江蘇興化入選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4月17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關(guan) 於(yu) 2022年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評估結果的通報》,江蘇泰州興(xing) 化市在全國72個(ge) 創建縣(市)中綜合考評位列第一,入選首批“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立足農(nong) 業(ye) 科技引領,聚焦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興(xing) 化市按照“謀、推、督、複、轉”五步工作法的總體(ti) 思路,堅持高位推動、穩中求進,全力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工作。先行縣創建工作經驗多次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刊物刊發,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
根據興(xing) 化市產(chan) 業(ye) 特點,興(xing) 化先行縣模式構建團隊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主導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水平等8個(ge) 方麵,圍繞糧食產(chan) 量穩定度、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等58個(ge) 指標,製定了特色鮮明的《興(xing) 化市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在全國率先形成指標推進。
圍繞農(nong) 業(ye) 發展的難點堵點,興(xing) 化市組建課題聯合攻關(guan) 團隊,打造示範基地8個(ge) ,培育鏈主企業(ye) 26家,梳理該市與(yu) 高校科研院所搭建的農(nong) 業(ye) 科技平台69個(ge) 。引進示範“中科5號”等動植物新品種100多個(ge) ,篩選推廣適宜該市的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模式等新技術20項,印發技術要點7個(ge) ,編製技術規程2個(ge) 、課件4個(ge) ,推進解決(jue) “降草”“減藥”稻-麥連作雜草可持續防控技術體(ti) 係等技術問題8個(ge) 。
在新裝備新機具研發上,興(xing) 化圍繞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加大機具裝備研發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轉化。完成“種養(yang) 結合、生態微循環”秸稈綜合利用關(guan) 鍵技術裝備升級,組建了秸稈物理處理、精準智能複配、高效裹包微貯裝備生產(chan) 線,搭建了基於(yu) 智流膜發酵的養(yang) 殖廢棄物製備有機肥係統。示範推廣適應該市設施蔬菜新機具10台(套),獲得實用新型專(zhuan) 利證書(shu) 4項,一個(ge) 生產(chan) 季相關(guan) 作業(ye) 環節平均可節約人工30%以上,綜合效益提高20%以上。
為(wei) 創建智慧農(nong) 業(ye) 監管新模式,興(xing) 化成立江蘇省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興(xing) 化智慧農(nong) 作技術推廣聯盟,構建適宜該市的智慧稻作技術,建立全市範圍內(nei) 田塊基礎數據一張圖,包括土壤肥力、氣象要素、水稻長勢等,實現全市新型經營主體(ti) 一張圖管理。開發智慧循環養(yang) 殖新模式,采用高效旋流清汙、立體(ti) 生態轉化降解的方式,在“千垛鎮淡水魚產(chan) 業(ye) 鏈示範基地”初步完成“工廠化與(yu) 外塘”相結合的綠色循環“伴生模式”,在“水、汙、料、信息化、人工”五個(ge) 方麵均實現升級迭代。(王丹丹 新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