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種菜不見土 葉菜按棵賣

發布時間:2023-04-23 11:10:00來源: 河北日報

 

  4月7日,春風裏,滄州市運河區劉胖莊村柳綠桃紅。村南邊,大運河河水靜靜流淌。

  走進村莊西側(ce) 河北高綠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智慧生態園智能玻璃溫室和智能陽光生產(chan) 大棚,一排排架子上葉菜鮮嫩水靈。更讓人感覺新鮮的是,3000多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和9個(ge) 標準化智能陽光生產(chan) 大棚,蔬菜生產(chan) 不用土,澆菜用的還是純淨水。

  “我們(men) 這裏的蔬菜全部是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生產(chan) 的水培菜,從(cong) 源頭杜絕可能來自土壤和水的汙染,同時不使用農(nong) 藥、化肥和激素,致力於(yu) 生產(chan) 最健康的食材。”智慧生態園負責人常倩介紹,為(wei) 打造好這個(ge) 智慧生態農(nong) 業(ye) 項目,他們(men) 已投入近兩(liang) 千萬(wan) 元。

  “我們(men) 瞄準消費升級,對發展都市農(nong) 業(ye) 、智慧生態農(nong) 業(ye) 充滿信心。”常倩說,尤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這讓她感覺公司的路子走對了!

  常倩說,這裏的葉菜按棵賣,能以活體(ti) 帶回家,在有水環境下能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可隨吃隨摘。

  在智能玻璃溫室和智能陽光生產(chan) 大棚裏,記者看到,正在培育的菜苗在水培床上生根吐葉,更多品種的蔬菜在一排排水培架上伸展葉片,而植株根係需要固定的西紅柿、草莓等則使用了椰糠作為(wei) 基質。

  “這裏生產(chan) 出來的蔬菜有‘老味道’。”劉胖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煥軍(jun) 說,村裏土地比較瘠薄,種大田作物效益低,2020年,聽到常倩有投資智慧生態農(nong) 業(ye) 的想法,他馬上把這個(ge) 項目引到了村裏來。

  常倩曾長期在基建工程領域工作,投身農(nong) 業(ye) 的初衷就是想種出最健康的食材,是個(ge) 地地道道的“新農(nong) 人”。

  但跨界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談何容易。常倩說,從(cong) 2020年10月開建,到2021年2月幾百萬(wan) 元投下去,智能玻璃溫室建成投產(chan) ,正趕上發生疫情,因缺少農(nong) 技人員指導,上萬(wan) 株菜苗死亡,這讓她心痛不已。而且,她搞這個(ge) 設施農(nong) 業(ye) 項目,沒有爭(zheng) 取任何政策性補貼,完全以市場化方式運作,這也讓她承受著生產(chan) 成本較高的壓力。但本著生產(chan) 最健康食材的初心和對國家支持農(nong) 業(ye) 發展的信心,她還是一步步走了過來。目前,智慧生態園先後試種成功的蔬菜品種已有200多個(ge) ,消費者對這裏水培菜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一些品種的蔬菜甚至供不應求,這讓她倍受鼓舞。

  常倩的努力得到了滄州市科協的大力支持。滄州市科協把生態園納入了市農(nong) 村科普示範基地建設,進一步從(cong) 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麵給予支持,這讓常倩的幹勁更足了。

  “我們(men) 正在研發陽台水培菜係統,讓消費者在家裏也能隨時吃上生鮮蔬菜並享受‘養(yang) 菜’的樂(le) 趣。”常倩說,智慧生態園還要開發潔淨菜產(chan) 品,帶動周邊更多村民加入到智慧、生態、高效農(nong) 業(ye) 發展中來。

  “我們(men) 村也要用好靠近滄州市主城區的有利條件,抓住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機遇,把智慧生態園項目與(yu) 村裏已有的葡萄園、酒莊和沿大運河觀光帶一體(ti) 打造,發展鄉(xiang) 村休閑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楊煥軍(jun) 說。(記者張嵐山)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