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府與中國工程院簽署合作協議 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內蒙古研究院
4月19日,自治區政府與(yu) 中國工程院在呼和浩特簽署合作協議。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孫紹騁,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會(hui) 見中國工程院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李曉紅一行。
長期以來,中國工程院與(yu) 內(nei) 蒙古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此次李曉紅帶領13位院士到呼和浩特參加有關(guan) 活動,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工程院對內(nei) 蒙古的重視和支持。根據此次簽署的協議,雙方將在開展重大谘詢評議、推進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工程科技研發協作、組織學術活動、培養(yang) 和引進科技人才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並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內(nei) 蒙古研究院。接下來的幾天,中國工程院的部分院士還將與(yu) 內(nei) 蒙古的相關(guan) 企業(ye) 、科研院所、高校分別開展對接活動。
會(hui) 見中,孫紹騁代表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對李曉紅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工程院給予內(nei) 蒙古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感謝。他說,當前內(nei) 蒙古的發展到了關(guan) 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現在,全區上下正在以高度的共識,努力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辦好這兩(liang) 件大事,我們(men) 最緊缺的就是人才。這次中國工程院與(yu) 自治區簽署合作協議,對內(nei) 蒙古來講意義(yi) 十分重大。希望中國工程院在科技人才引育特別是院士培養(yang) 上給予內(nei) 蒙古更多支持,幫助我們(men) 把人才短板補上來、創新能力提上來。
孫紹騁說,院士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對一個(ge) 地區的發展至關(guan) 重要。內(nei) 蒙古橫跨“三北”、資源富集,農(nong) 牧、能源、稀土等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較好、潛力很大,我們(men) 熱切盼望有更多的院士來內(nei) 蒙古搞研發、出成果。即便不在內(nei) 蒙古當地工作也沒關(guan) 係,隻要能幫助我們(men) 提高科研水平、推動經濟發展,我們(men) 都熱誠歡迎,竭盡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李曉紅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內(nei) 蒙古的各項事業(ye) 發展寄予厚望,助力內(nei) 蒙古落實“五大任務”,是中國工程院義(yi) 不容辭的責任。他表示,中國工程院將以簽署本次協議和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內(nei) 蒙古研究院為(wei) 契機,盡最大努力,誠心誠意地為(wei) 內(nei) 蒙古提供智力支持。我們(men) 還將結合“院士行”活動,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圍繞能源、化工、農(nong) 牧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所需,與(yu) 內(nei) 蒙古有關(guan) 方麵進行深度對接、開展務實合作,合力攻關(guan) 解決(jue) 一批前沿技術難題。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誌華、秘書(shu) 長陳建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歐陽曉平、武強、張佳寶、柴立元、曾恒一、彭蘇萍、彭壽、薑濤、王成山、康振生,自治區領導李玉剛、於(yu) 立新、包獻華、孫俊青參加有關(guan) 活動。 (記者 劉曉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