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經濟“答卷”,怎麽讀?
4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對安徽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發布。
今年一季度,全省生產(chan) 總值10936.2億(yi) 元,同比增長4.8%,比全國增速高了0.3個(ge) 百分點。
“開局穩、開局紅、首戰勝”,一季度,安徽經濟延續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這些數據背後反映著什麽(me) ?好勢頭怎麽(me) 保持?接下來的發展著力點在哪?近日,相關(guan) 專(zhuan) 家接受記者采訪,解讀了安徽一季度的經濟“答卷”。
4.8%的“質”與(yu) “量”
4.8%!
27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結束後,這個(ge) 數字,迅速占據省內(nei) 各大媒體(ti) 的頭條和“C位”。
如何看待“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8%”這一核心的經濟數據?
“經濟增速持續回升,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這三句話,是省統計局總統計師過勁鬆總結的安徽一季度經濟三個(ge) 主要特點。
經濟發展,離不開量的合理增長。從(cong) “量”上看,多個(ge) 指標的增速保持明顯回升。
先對比去年,4.8%的增速是過去4個(ge) 季度以來的新高,比去年全年加快1.3個(ge) 百分點,說明安徽經濟在持續恢複、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再對比全國,4.8%的增速比全國快0.3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工業(ye) 、投資、財政、金融等領域指標增速均快於(yu) 全國,說明安徽經濟保持了爭(zheng) 先進位的好勢頭。
不僅(jin) 是量在增,質也在升。
省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負責人認為(wei) ,從(cong) 今年一季度一、二、三產(chan) 增加值增速看,全省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出特點,就是三次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發展協調性明顯改善。
從(cong) 一產(chan) 看,在前兩(liang) 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糧油播種麵積穩中有增,在地作物長勢良好,養(yang) 殖業(ye) 運行平穩。
從(cong) 二產(chan) 看,麵對國際環境複雜嚴(yan) 峻、市場需求恢複總體(ti) 不足、部分重點行業(ye) 周期性波動等困難挑戰,二產(chan) 增加值增長4.1%,快於(yu) 全國0.8個(ge) 百分點,顯示出較強的產(chan) 業(ye) 發展韌性。
從(cong) 三產(chan) 看,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人員流動、商務旅遊、貿易洽談等線下活動明顯增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ye) 加快恢複,服務業(ye) 增速較去年一季度加快1.4個(ge) 百分點、較去年全年加快3.3個(ge) 百分點,成為(wei) 今年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的主要拉動力。
除了“協調性”外,還有“高質量”。產(chan) 業(ye) 發展的高質量,體(ti) 現在製造業(ye) 發展動能增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上。總結來看,是三句話:重大項目在落地,優(you) 質企業(ye) 在成長,金融資本在集聚。
比如,一季度,蕪湖孚能科技年產(chan) 24Gwh新能源電池和合肥比亞(ya) 迪二期、三期3個(ge) 百億(yi) 級項目入庫,在建50億(yi) 元以上製造業(ye) 項目83個(ge) 、同比增加64個(ge) ,這些“大塊頭”項目“火力全開”,繼續提升了安徽高質量發展的熱度。
再看幾組數據: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21.5%,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chan) 量分別增長35.9%、85.7%……這些數據的迅猛增長,正說明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產(chan) 業(ye) 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wei) 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可喜的消費回暖
經濟是否在回暖,看看商業(ye) 街區、景區飯店附近的人流車流就能得到答案。
隨著疫情形勢的緩解,曾經的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又回來了,餐飲、旅遊、住宿等消費開始快速增長。
一季度,安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8%,增速大大快於(yu) 去年全年。從(cong) 細分指標來看,餐飲收入、旅遊總收入等數據增速均為(wei) 兩(liang) 位數。黃山、九華山等熱門景區甚至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促消費、拉內(nei) 需,是下一步經濟穩增長的重點,需要在假日消費、文旅消費、大宗消費、新型消費等領域共同發力,研究製定精準發放消費券等促消費舉(ju) 措,真正讓消費暖起來、熱起來。
消費怎樣更暖、更熱、更火?“擴大假日消費、擴大文旅消費、擴大大宗消費、擴大新型消費。”省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總結了“四個(ge) 擴大”。
假日消費,曆來是商家的“黃金機遇”。下一步,安徽省將抓住“五一”、端午等重要節假日,加快旅遊與(yu) 賽事、民宿、研學、康養(yang) 、美食等深度融合,帶動餐飲、零售、旅遊、運輸等接觸性消費行業(ye) 全麵恢複。
文旅消費能帶來餐飲、住宿等“一條龍”式的牽引效應。圍繞文旅消費,安徽省將加大旅遊精品線路設計和推介,培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激發旅遊消費潛力。
大宗消費也是消費中的“大頭”。安徽省將落實支持擴大汽車消費若幹措施,組織舉(ju) 辦安徽汽車嘉年華等主題促消費活動;促進家電家裝家居消費,舉(ju) 辦安徽家電消費節等活動。
安徽省還將引導商圈、平台和商家積極開拓消費新場景,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
奔跑的投資“馬車”
投資,作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事關(guan) 經濟增長、結構優(you) 化、民生改善。抓住了投資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全鏈條。
今年一季度,安徽項目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7.9%,“雙招雙引”再度打出新攻勢。
一季度投資亮點特點在哪裏?“製造業(ye) 投資較快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保持高位,民生補短板領域投資持續加強,資金保障繼續加強。”省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解讀說。
製造業(ye) 投資加快發力,一季度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8.3%,比全國快11.3個(ge) 百分點,其中新開工製造業(ye) 項目投資增長達62.7%。
基建投資增速一直保持高位運行,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9%。一批基建項目加快上馬,和縣至襄陽高速六安段及肥西段、淮南至桐城高速淮南段及合肥段等全麵開工建設。
項目投資,離不開資金的保障。今年以來,安徽省組織開展項目融資對接專(zhuan) 項活動,建立健全“線上+線下”項目融資對接機製,全年計劃舉(ju) 辦21場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場場有主題”,一季度已舉(ju) 辦開工重大項目融資、物流供應鏈項目融資、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融資等多個(ge) 專(zhuan) 場對接活動。
保供穩價(jia) 的獲得感
對於(yu) 普通老百姓來說,經濟就是自身的收入是否增加,就是能否找到滿意工作,就是身邊的柴米油鹽價(jia) 格。
從(cong) 物價(jia) 、就業(ye) 和收入看,今年一季度,安徽物價(jia) 保持平穩,就業(ye) 形勢穩中趨好,居民收入同比增加,老百姓獲得感明顯提升。
先看物價(jia)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1.1%,屬於(yu) 溫和上漲。老百姓特別關(guan) 注菜價(jia) 、肉價(jia) ,而豬肉價(jia) 格,又是社會(hui) 重要的關(guan) 注點。
生豬養(yang) 殖從(cong) 去年末開始盈利狀況不佳,反映在市場上,就是豬肉價(jia) 格一直在跌。
生豬和豬肉市場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肉價(jia) 過高,居民負擔會(hui) 增加;肉價(jia) 過低,會(hui) 傷(shang) 害養(yang) 殖企業(ye) 積極性。
今年以來,安徽一直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克服豬價(jia) 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推出很多有力措施,比如省市聯動組織開展年度豬肉收儲(chu) ,補齊補足常規儲(chu) 備數量。
未來豬肉價(jia) 格走勢會(hui) 如何?
“目前,我省生豬產(chan) 能穩中有升,養(yang) 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在提檔升級,一季度末我省能繁母豬存欄數的波動範圍屬於(yu) 合理區間。”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總統計師童曉莉分析,近一段時間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jia) 格有所回落,養(yang) 殖成本有所降低,隨著餐飲、旅遊等行業(ye) 回暖,豬肉消費需求預計將有所增加,近期中央凍豬肉收儲(chu) 將會(hui) 啟動,對豬價(jia) 產(chan) 生一定程度支撐,有利於(yu) 緩解養(yang) 殖效益不佳的局麵。當前生豬養(yang) 殖虧(kui) 損程度低於(yu) 去年同期,預計二季度豬肉價(jia) 格變動將趨於(yu) 平緩,生豬價(jia) 格進一步明顯下跌可能性較小,生豬養(yang) 殖盈利狀況將有所好轉。
從(cong) 增速,到產(chan) 業(ye) ,到投資,再到民生,許多數據背後傳(chuan) 達出的,是積極的信號。
對於(yu) 二季度及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專(zhuan) 家均表示樂(le) 觀。
“隨著經營主體(ti) 預期好轉、新動能持續累積,疊加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因素影響,上半年全省經濟有望延續恢複向好態勢。”過勁鬆認為(wei) ,但還要看到,需求不足依然明顯,一些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回升基礎還需要鞏固,後續需持續強化舉(ju) 措,持續用力推動全省經濟整體(ti) 好轉。
持續用力拚經濟,安徽踔厲奮發,步履堅實!(記者 王弘毅 通訊員 宛宏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