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農耕文明 培育鄉土文化(話說新農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傳(chuan) 承和弘揚好鄉(xiang) 土文化,要立足鄉(xiang) 村和農(nong) 民主體(ti) ,不斷豐(feng) 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以文明鄉(xiang) 風引領和美鄉(xiang) 村,同時以文興(xing) 業(ye) 、以文惠民,為(wei)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四川興(xing) 文苗族花山節上,蘆笙悠揚迎客來,載歌載舞“踩花山”;河北黃驊麵花製作非遺工坊,好看的麵花裏,揉進了濃濃鄉(xiang) 愁;湖北枝江同心花海農(nong) 民運動會(hui) 上,獨輪運瓜、車水抗旱、池塘抓魚,一項項農(nong) 耕競技比賽妙趣橫生……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讓這個(ge) 春天的鄉(xiang) 村沃野異彩紛呈。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從(cong) “送戲下鄉(xiang) ”到“村歌村晚”,從(cong) 鄉(xiang) 村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到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各地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完善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文明鄉(xiang) 風勁吹田野,提振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精氣神。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隨著農(nong) 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nong) 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今年年初,文化和旅遊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相關(guan) 部門啟動“大地歡歌”全國鄉(xiang) 村文化活動年,以“四季村晚”“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裏的中國”文化展示活動為(wei) 引導,帶動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係列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守護鄉(xiang) 村的根和魂,就要在厚植文化基因的基礎上,賡續農(nong) 耕文明、推進移風易俗,讓廣大農(nong) 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傳(chuan) 承和弘揚好鄉(xiang) 土文化,要立足鄉(xiang) 村和農(nong) 民主體(ti) 。文化隻有紮根泥土,才能枝繁葉茂。“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古樹、祠堂、山歌、民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邊的景和事,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最能引起共鳴。像北方的泥塑麵雕,南方的飯稻羹魚,都與(yu) 農(nong) 民日常的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挖掘和涵養(yang) 鄉(xiang) 土文化,要從(cong) 這些接地氣的內(nei) 容入手,突出地域和鄉(xiang) 土特色,充分調動農(nong) 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文化種到心坎裏,讓那些記憶裏的鄉(xiang) 愁重新煥發生命力。
傳(chuan) 承和弘揚好鄉(xiang) 土文化,需要與(yu) 時俱進,不斷豐(feng) 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一方麵,要加快補齊農(nong) 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短板,依托農(nong) 家書(shu) 屋、文化禮堂、村民廣場等載體(ti) ,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開展活動提供更多場地設施。另一方麵,要創新文化傳(chuan) 播的媒介和形式,比如采用雲(yun) 上課堂、積分製、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多種形式,創設多元場景,發揮鄉(xiang) 賢作用,引導鄰裏鄉(xiang) 親(qin) 守望相助,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美德,以文明鄉(xiang) 風引領和美鄉(xiang) 村。
讓鄉(xiang) 土文化這棵大樹更加根深葉茂,以文興(xing) 業(ye) 、以文惠民是重要路徑。鄉(xiang) 村獨有的曆史印記、特色文化,可以變成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源頭活水。這幾年,不少鄉(xiang) 土內(nei) 容的短視頻十分紅火。前不久抖音發布的《鄉(xiang) 村文旅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新增鄉(xiang) 村內(nei) 容數超4.59億(yi) 個(ge) ,播放量同比增長65%,引來415億(yi) 次的點讚,鄉(xiang) 村文旅打卡地達15.17餘(yu) 萬(wan) 個(ge) ,鄉(xiang) 土文化的魅力可見一斑。通過深度挖掘、盤活曆史文化資源,培育農(nong) 文旅融合新業(ye) 態新模式,廣袤鄉(xiang) 村許多老鄉(xiang) 吃上了香噴噴的“旅遊飯”,日子越過越滋潤。
看山望水憶鄉(xiang) 愁。無形的文化,聯結著有形的田園、村莊,將鄉(xiang) 親(qin) 們(men) 牽係在一起。“種”好、培育好鄉(xiang) 土文化,必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