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輪轉動大產業(經濟新方位·新職業新活力)
金沙碧海,白鷗藍天。在城市與(yu) 海洋的交界處騎行,身側(ce) 蔥鬱草木閃過,麵前輕柔海風吹來。5月1日,山東(dong)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騎遇日照”全民健身騎遊生活節第三期如約而至。
入春以來,騎行隊伍川流不息,構成街頭巷尾的移動風景;打開手機,諸如“曬曬騎行風景”等內(nei) 容,成為(wei) 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如今,自行車再度風靡大江南北。據中國自行車協會(hui) 數據,2022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ye) 營收2100億(yi) 元,同比增長3%;實現利潤超100億(yi) 元,同比增長20%以上,預計2023年行業(ye) 各項經濟效益指標將持續恢複。
小車輪轉動大產(chan) 業(ye) ,持續升溫的“騎行熱”,不僅(jin) 帶動自行車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還衍生出更多次生消費,與(yu) 其他行業(ye) 交叉融合,創造了不少新的就業(ye) 崗位。記者近日在安徽、山東(dong) 等地走訪,看看各地在促進體(ti) 育產(chan) 業(ye) 創新、豐(feng) 富體(ti) 育業(ye) 態方麵的新氣象。
拓展騎行空間,創造消費場景
威海路是日照東(dong) 港區次級主幹道,曲阜師範、山東(dong) 體(ti) 院的日照校區坐落於(yu) 此,路旁體(ti) 育用品店麵紮堆。
記者隨意走進一家運動自行車專(zhuan) 賣店。新到貨的車輛立在店門口,店員正忙著拆封、組裝。店鋪內(nei) 部,造型各異的運動自行車滿滿當當,店長李根生正忙著向顧客介紹產(chan) 品。
“運動自行車主要有寬胎平把的山地車、窄胎彎把的公路車、精致小巧的小輪車、前後有貨架的旅行車……”李根生說,“目前最受歡迎的當數公路車,往往是一到貨就會(hui) 有顧客上門。”
這家店開業(ye) 已有10個(ge) 年頭,從(cong) 去年開始,李根生真切地感受到騎行“火”了:“一年賣掉1500多輛車,銷量創下曆史新高。”
生意為(wei) 啥這麽(me) 火?李根生向東(dong) 指了指:“周邊生活、商業(ye) 配套成熟,距離海邊隻有兩(liang) 公裏。騎行的人越來越多、騎行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men) 跟著沾光。”日照近年來打通了總長60多公裏的兩(liang) 條綠道,山海風情綠道串聯湖光山色,陽光海岸綠道臨(lin) 海而建、連接16處景點和民俗村。
港口城市向海而生,沿海綠道也在鋪展商機。在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西北3公裏處,山海風情綠道東(dong) 起點的兩(liang) 城揚水站自行車驛站人氣頗高。
這座兩(liang) 城河畔的兩(liang) 層小樓,由市級文保單位改造而來,外觀保留曆史風貌,內(nei) 部進行重新裝修。一層提供自行車維修、租售服務,二層用作咖啡廳,供騎友休息、交流。“開業(ye) 才一年多,去年進店超3萬(wan) 人次,今年會(hui) 推出更多產(chan) 品和服務。”驛站負責人介紹。
拓展騎行空間,就是在創造消費場景。在日照,騎行綠道串聯起北部山嶽旅遊資源和東(dong) 部海濱旅遊資源,“山海聯動”,成為(wei) 市民遊客參與(yu) 全民健身的好去處,也創造了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新廊道。
放眼全國,青海湖環線、川藏線、新藏線等傳(chuan) 統騎行路線,濃縮西南景致精華的大香格裏拉環線、沿河西走廊行進的絲(si) 路之旅、古今文脈攬勝的大運河文化之旅、海灘椰林如畫的海南島環線等新興(xing) 路線,同樣有力地推動著沿線地區匯聚人氣、增添發展底氣。
“近年來每逢長假,文旅部與(yu) 國家體(ti) 育總局會(hui) 推出‘體(ti) 育旅遊精品線路’,越來越多地方也在開發本地騎行路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彭海波建議,各地不斷提升軟硬件條件,打造騎行友好型環境,從(cong) 城市規劃起做好引領,在沿線建設上持續跟進。
國產(chan) 品牌崛起,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
“五一”假期前夕,國家體(ti) 育總局公布了49家體(ti) 育領域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及9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其中,專(zhuan) 營自行車整車或配件生產(chan) 的達到7家。據了解,目前的自行車裝備市場,服裝、鞋襪、智能穿戴設備等細分領域規模也在逐漸擴大。
在山東(dong) 樂(le) 陵經開區,泰山瑞豹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青從(cong) 兜裏掏出一個(ge) 電子秤,掛上一輛公路車的車梁,屏幕顯示“5.80千克”。“這是我們(men) 推出的最輕便的車型,重量和一桶花生油相當。”王春青說。
檢驗公路車性能,有一個(ge) 關(guan) 鍵指標:重量。車輛的輕便快捷,離不開新材料的應用。據介紹,瑞豹在碳纖維自行車車圈、車架、車座製造等方麵擁有65項自主創新技術,是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山東(dong) 省“瞪羚”企業(ye) 。
近兩(liang) 年“騎行熱”帶來市場活力,讓公司得了實惠,更添信心。“去年內(nei) 銷翻番,眼下部分訂單更是排到了年底。”王春青說,為(wei) 了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公司擴建了生產(chan) 線、上馬了智能化生產(chan) 項目。
小車輪轉動大產(chan) 業(ye) ,不少傳(chuan) 統國產(chan) 品牌也因此活力煥發。據美騎網《2022年中國自行車行業(ye) 調查報告》,永久牌自行車仍保有2%的用戶擁有率。
據統計,騎行群體(ti) 中,67%以上的受訪者擁有超過2輛車,購車預算在8001元—30000元區間的用戶占比47.3%;除整車外,把套、坐墊等小零件,傳(chuan) 動係統、輪組等大部件,騎行服、頭盔、鞋襪、碼表等裝備以及維修保養(yang) 工具等,國產(chan) 品牌的用戶認同度也處於(yu) 上升趨勢。
中國體(ti) 育用品業(ye) 聯合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羅傑表示,不少國內(nei) 車企著力打造品牌美譽度,逐漸在中高端運動自行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隨著城市騎行環境改善、賽事活動數量大幅增長,相關(guan) 企業(ye) 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辦好賽事活動,釋放集聚效應
徽派風格的拱門下,伴隨著出發信號,腳踏上鎖的哢哢聲打破沉靜,近千名參賽選手開展角逐——在黃偉(wei) 生心中,這就是最美妙的畫麵。
黃偉(wei) 生是安徽黟縣悅途體(ti) 育公司的負責人。日前,公司負責辦賽的第十八屆中國黃山(黟縣)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ju) 行。從(cong) 籌備到預熱再到執行,他前前後後忙活了兩(liang) 個(ge) 月。越是臨(lin) 近比賽日,現場越是忙碌,測一測主舞台地板夠不夠結實,看一看行進路線有沒有清障……“勘察場地和賽道,是組織賽事活動的基礎工作。最重要的是安全,然後是流線、布局等其他內(nei) 容。”黃偉(wei) 生說。
為(wei) 什麽(me)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熱衷辦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黃偉(wei) 生說。他以黟縣為(wei) 例,算了一筆收入賬。
這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地跨黃山山脈,旅遊資源和客流本就豐(feng) 富。辦賽之初,憑借地理優(you) 勢進行宣傳(chuan) ,易於(yu) 吸引選手參賽、群眾(zhong) 觀賽,涵養(yang) 賽事文化;賽事舉(ju) 辦以來,也著實拓展了旅遊產(chan) 品、豐(feng) 富了旅遊體(ti) 驗,極大促進了體(ti) 旅融合。
“這兩(liang) 年,報名通道一開啟,半天工夫就滿額了。今年,報名係統還添加了本地旅遊產(chan) 品服務,組合打包了住宿、餐飲、景區、交通接駁等縣內(nei) 資源。”黃偉(wei) 生介紹,主辦方提供的參賽包裏,除了基本的騎行裝備,還有當地黑茶、黑果、黑糧、黑雞等特產(chan) ;主會(hui) 場還設置了農(nong) 副產(chan) 品展銷、非遺傳(chuan) 承展演區域,“徽州木雕、花燈、徽墨和糕點製作,尤其受歡迎。今年賽事前後,僅(jin) 線上訂單額就超過600萬(wan) 元。”
當體(ti) 育產(chan) 業(ye) 與(yu) 文化、生態、旅遊、會(hui) 展等行業(ye) 相結合,“賽事+”融合性產(chan) 品體(ti) 係隨之成形。“騎行等戶外運動可串聯景點、民宿、村莊等,實現不同業(ye) 態各自經濟特征的優(you) 勢互補,既能擁有更大的市場半徑,又能滿足參與(yu) 人群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更好釋放集聚效應。”中央財經大學體(ti) 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
本期統籌:程聚新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4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