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力以赴應對汛情(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3-05-09 16:09: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日,南方多地遭遇強降雨,防汛進入關(guan) 鍵階段,全國正從(cong) 南到北陸續入汛。今年入汛偏早,總體(ti) 來看,目前江河汛情平穩;局部來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有關(guan) 部門加強隱患排查,並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讓防汛手段更加多元。

  順利合龍!5月7日18時,隨著一鬥鬥石料推進急流,江西省豐(feng) 城市清豐(feng) 堤麗(li) 村鎮段潰口順利合龍。5月6日,受強降雨影響,清豐(feng) 堤出現漫堤險情,造成潰口約35米,當地迅速轉移群眾(zhong) ,及時開展搶險。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蘆村鎮湖塘村,雨水裹挾著樹枝等雜物,堵塞白毛坑水庫溢洪道,水庫泄洪受到影響。水庫安全管理員黃波冒雨清理,不到1小時,疏通了溢洪道。袁州區對250座水庫、206個(ge) 山洪災害點、8個(ge) 城市內(nei) 澇點落實了負責人。

  當前,全國正從(cong) 南到北陸續入汛。全國汛情有哪些特點?主汛期汛情如何演化?防汛備汛還有哪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

  降水量總體(ti) 略偏多,部分中小河流超警

  今年我國於(yu) 3月24日入汛,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8天。入汛一個(ge) 多月來,汛情呈現何種態勢?

  “從(cong) 總體(ti) 看,江河汛情平穩。從(cong) 局部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介紹,5月5日以來,我國江南大部、華南北部、西南東(dong) 北部等地出現強降雨,累積最大點雨量出現在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的三源村。受到強降雨影響,江西、福建等地2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條河流超保,2條中小河流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

  從(cong) 總體(ti) 看,降雨量略偏多,入汛以來,全國麵平均降水量7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其中西北東(dong) 部、華北大部、黃淮、江淮北部及湖北東(dong) 北部等地偏多五成至兩(liang) 倍。部分中小河流超警,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廣東(dong) 、廣西等6省份5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近3年同期偏多七成。

  就大江大河而言,當前水位總體(ti) 偏低。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水文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長江流域4月份降水量較30年曆史同期整月均值總體(ti) 正常,其中長江上遊偏少27%,長江中下遊偏多4%,從(cong) 流域分布上看呈現“東(dong) 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

  接下來,汛情將如何發展?據水利部預測,主汛期(6月至8月)我國旱澇並重,南北方均有多雨區,多雨區主要位於(yu) 黃河中下遊、海河、鬆遼、珠江流域以及浙閩地區、西南南部,少雨區主要位於(yu) 長江上遊東(dong) 部及中遊、新疆東(dong) 部北部。黃河中下遊,海河流域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鬆遼流域嫩江、鬆花江、黑龍江,珠江流域北江、東(dong) 江、韓江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遼河以及浙江、福建、海南、雲(yun) 南等省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

  在極端事件多發頻發重發的背景下,汛情發展不確定性增加,給防汛工作帶來更大挑戰。水利部門未雨綢繆,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滾動會(hui) 商研判,摸清風險點,打好主動仗。

  主汛期長江流域預計降水量總體(ti) 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旱重於(yu) 澇,但降水較去年偏多。“2021年10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持續到今年3月結束,預計7月轉為(wei) 厄爾尼諾狀態可能性很大,這對長江流域汛期氣候帶來的不確定性較大。”長江防總副秘書(shu) 長、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主任柯怡明介紹,長江上遊北部、“兩(liang) 湖”南部和太湖南部降水偏多,另外盛夏後期降水可能轉移至中遊東(dong) 部至下遊地區,需加強防範強降水引發的山洪、中小河流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柯怡明介紹,此外,今年汛期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仍將多發,需加強防範其對長江航運、水上基礎設施等的不利影響。

  浙江省水網密集,地形複雜,防汛防台抗旱形勢嚴(yan) 峻。“近年來,浙江洪澇災害和高溫幹旱風險並存,旱澇急轉時有發生。”浙江省水利廳黨(dang) 組成員、總工程師陳燁興(xing) 介紹,目前西太平洋未來海溫的不確定性較大。若後續海溫偏冷,發生洪水概率大;若後續海溫偏暖,則發生幹旱可能性大。浙江開展水旱災害防禦汛前大檢查,出動檢查人員6.57萬(wan) 人次,檢查工程3.74萬(wan) 處,發現風險隱患1369處,已全部完成整改或落實安全度汛措施。

  預計5月10日至14日,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南方還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珠江流域西江上遊、桂南及粵西沿海部分河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廣西、廣東(dong) 等省份暴雨區的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水利部將繼續指導督促各地,立足流域特點,加快水庫除險加固,全麵排查整治水庫泄洪設施、堤防工程、山洪災害等風險隱患,暢通河道行洪通道,做好蓄滯洪區運用準備。

  人力、腦力、算力齊發力,織密水旱災害防禦網

  數字賦能江河,防汛更加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讓防汛手段更加多元。

  “自然淮河‘裝進’計算機裏,現實的水情汛情變化,可同步在數字孿生淮河上,實時模擬、同步推演。”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hui) 水文局水情氣象處處長王凱介紹,利用三維激光雷達和衛星遙感等,收集自然地理、地形地貌、雨情水情等數據,構建優(you) 化水文模型、水動力學模型和調度模型,讓自然流淌的淮河躍然網上。

  百裏之外的河麵、水閘等清晰顯示在大屏幕上,水位、水量等信息實時更新,一套套調度方案不斷優(you) 化……“兩(liang) 條淮河”,讓防汛更高效。“淮河流域河勢水勢複雜,據預測,今年主汛期流域氣候狀況為(wei) 一般到偏差。我們(men) 著力推進數字孿生淮河建設,提高預測預報和洪水調度智能化水平。”王凱說。

  數字賦能,治河更“智”河。水利部統籌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推進水工程防災聯合調度等流域防洪應用係統建設,加快實現大江大河重點防洪區域和抗旱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

  技防+人防,人力、腦力、算力齊發力,鍛造環環相扣的“防汛鏈”。水利部督促各地嚴(yan) 格落實防汛抗旱責任製,築牢無形堤壩。

  責任層層落實。四川將全省2.5萬(wan) 多個(ge) 山洪災害危險區按4個(ge) 等級實行分區分級管理,落實搶險隊伍8300餘(yu) 支。湖北省將主要江河湖庫、蓄滯洪區650多名防汛行政責任人公示到位,各級山洪災害防禦責任人已全部更新。

  姚文廣介紹,水利部已派出檢查組分赴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工程檢查水旱災害防禦準備工作,公布全國726座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名單,對3400多名地方水旱災害防禦行政首長進行培訓,確保責任落實到位。

  下足繡花功,加強排查,全力消除風險隱患

  堤壩等水利工程,是江河湖庫的重要防線。水利部門加強維修養(yang) 護和運行管理,夯實加固各類防汛工程。

  今年,水利部著重開展對白蟻等害堤動物的防治工作。姚文廣介紹,白蟻等動物危害具有隱蔽性、反複性和長期性,極易誘發工程滲漏、管湧,甚至垮壩,是影響水庫大壩、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的嚴(yan) 重隱患。水利部門抓緊研究檢查監測、預防治理、應急處置等管理措施,編製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程和技術指南。

  山區河道是今年防汛關(guan) 注的重點之一。據悉,我國山區河道數量眾(zhong) 多,分布廣泛,加之一些地方存在擠占河道、私挖亂(luan) 采、私搭亂(luan) 建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影響河道行洪能力,對山洪災害產(chan) 生放大效應。水利部要求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對阻礙行洪的片林和高稈作物、橋梁道路等,以及塘壩、堰壩等全麵深入排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充分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加強對相關(guan) 河道的動態監管,提高問題發現、推送、處理的時效性。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水旱災害防禦處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3月中旬以來,珠江委先後派出5個(ge) 工作組分赴一線指導,加快完成水毀工程設施修複,排查水庫大壩、溢洪道等風險隱患,開展白蟻防治工作等。

  此外,針對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禦等重點工作,水利部繼續加強監督檢查、方案預案修訂、防洪調度演練、蓄滯洪區運用準備等各項工作,繃緊防汛這根弦,打有準備之仗。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