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鄉村51年 這位寧波村醫退休了繼續幹
暮春的早晨,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前虞村安靜如常。走過一座小石橋,拐過一條巷弄,村衛生服務站映入眼簾。服務站雖然門麵不大,但門診室、藥房、輸液室、觀察室樣樣俱全。
70歲的虞斌衡醫生早早地走進服務站,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帽子,迅速整理好辦公桌,準備好醫療用品,和等在門口的村民寒暄幾句後就開始問診,聽心跳、測血壓、量體(ti) 溫,動作有條不紊。
“‘陽過’之後,的確更需要關(guan) 注身體(ti) 狀況,不舒服就要來看診。”虞醫生對前來就診的村民說。
1972年,初中畢業(ye) 的虞斌衡通過了鄞縣“赤腳醫生”的選拔和考試,成為(wei) 家鄉(xiang) 前虞村的一名鄉(xiang) 村醫生,至今紮根鄉(xiang) 村51年。9年前本已退休的他為(wei) 了村民的健康,放棄了安逸的生活,繼續堅守崗位。
前虞村有2800多名村民,村衛生服務站是村內(nei) 唯一的醫務站,虞斌衡是站內(nei) 的兩(liang) 名醫生之一。早些年,交通不便,村民身體(ti) 不舒服,一般都往村衛生服務站跑。
“隻要服務站有病人在,再晚也不下班。除了日常坐診和上門為(wei) 行動不便的病人看診外,不管是寒冬酷暑、白天黑夜,必須隨叫隨到,病急是不等人的,不能耽誤最佳診治時間。”虞斌衡說,有時回到家,剛端起飯碗,還沒來得及吃就接到電話,連忙出門;有時半夜熟睡中,有村民拍響了家門,便趕緊起床出診,“一個(ge) 醫藥箱、一件白大褂、一輛電動自行車,穿梭在村道田間,已經習(xi) 慣了。雖然很忙很累,但看到病人恢複健康就覺得特別欣慰”。
多年在鄉(xiang) 村行醫,虞斌衡總結了一套鄉(xiang) 村全科診治經驗,善用中草藥就是他的“法寶”之一。“剛入行時,我分別參加了縣裏和鄞江鎮舉(ju) 辦的‘赤腳醫生’培訓班;後來又向村內(nei) 的老中醫學習(xi) 中醫藥知識;有空的時候,還跟村裏的采藥人到附近鄞江、龍觀的山上采草藥,回來再曬幹、切片,學習(xi) 製作中草藥。”虞斌衡說,農(nong) 村中草藥材遍地都是,對治療慢性肝炎、腎炎和慢性腹瀉等疾病很有效果。
51年如一日鄉(xiang) 間行醫,虞斌衡救治過的病人不計其數。對病人來說,虞醫生認真負責,總能撫平他們(men) 因病痛引起的恐慌。
一次,一名患肝腹水的村民因經濟困難,不敢去大醫院治療,就找到了虞斌衡。虞醫生檢查後,開出了中藥方。不到一個(ge) 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極大緩解,他特地上門表示感謝。
91歲的村民李阿成同樣對虞斌衡充滿感激。前不久,李爺爺不小心摔傷(shang) ,虞斌衡聞訊上門為(wei) 老人包紮傷(shang) 口。後來老人又患上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疼痛難忍。接到電話後,虞斌衡顧不上周六休息,馬上帶著藥箱上門看診,先讓老人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再對症下藥,使老人病情好轉。
“每次台風襲來,避災安置點裏總有虞醫生忙碌的身影;新冠疫情暴發期間,虞醫生防疫工作、核酸采樣認真細致,讓人安心。”村幹部對虞醫生的默默奉獻讚不絕口。
對大家的誇讚,虞斌衡很是淡然。他說:“看病、打針、用藥、出診,這些都是醫生應該做的,不值得宣傳(chuan) 。”讓他感歎的是,現在鄉(xiang) 村醫療條件好了,公交車直通城裏,村民看病方便多了。
如今,虞斌衡除周六、周日兩(liang) 個(ge) 下午休息外,其餘(yu) 時間堅持坐診。“村裏老人多,對慢性病管理需求大。現在與(yu) 我簽約家庭醫生的村民有1000多人,我要對他們(men) 的健康負責。”虞斌衡說,幹一行愛一行,這是他紮根家鄉(xiang) 、從(cong) 醫51年來的初心,至今無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