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漁,建好“藍色糧倉”(新知)
【現象】廣東(dong) 省湛江市遂溪縣江洪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開展人工魚礁建設、貝類底播增殖等工作,促進資源恢複;海南省樂(le) 東(dong) 黎族自治縣龍棲灣海域普盛海洋牧場,智能養(yang) 殖係統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近年來,海洋牧場建設不斷推進,助力海洋漁業(ye) 可持續發展。利用現代工程技術耕海牧漁,大力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正將我國廣闊海域變成“藍色糧倉(cang) ”。
【點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考察時指出:“中國是一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cang) ’。”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解決(jue) 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我國海域總麵積約473萬(wan) 平方千米,廣闊的海洋裏蘊藏著巨大的食物資源潛力。數據顯示,我國水產(chan) 品年產(chan) 量多年保持在6500萬(wan) 噸以上,長期穩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過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在大食物觀的視域下,遼闊的海洋就是藍色的糧倉(cang) 、豐(feng) 茂的牧場。耕海牧漁、建好“藍色糧倉(cang) ”,既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舉(ju) 措。
近年來,海洋牧場的概念逐漸為(wei) 人所知。人工魚礁為(wei) 魚兒(er) 安家,助魚群繁衍。簇簇繁茂的海藻隨水舞動,緩衝(chong) 波浪、淨化水質,海藻場為(wei) 海洋動物們(men) 產(chan) 卵避險提供理想場所。這些生動的景象就是海洋牧場的縮影。海洋牧場是指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場所,養(yang) 護和增殖漁業(ye) 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ye)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漁業(ye) 模式。與(yu) 傳(chuan) 統海洋養(yang) 殖相比,海洋牧場更加注重采用科學生產(chan) 技術和精細管理方式。在恢複海洋生態係統的同時,海洋牧場還能推動漁業(ye) 從(cong) 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wei) 海洋漁業(ye) 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國對於(yu) 海洋牧場的建設有明確的路線圖。《關(guan) 於(yu) 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yang) 護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00個(ge) 左右。近年來,從(cong) 出台首個(ge) 海洋牧場建設的國家標準,到“優(you) 化近海綠色養(yang) 殖布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ye) ”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海洋牧場建設蹄疾步穩。目前,全國已建成海洋牧場300多個(ge) ,廣袤的海麵上正在建起一座座“藍色糧倉(cang) ”。
把“藍色糧倉(cang) ”建好築牢,是一個(ge) 久久為(wei) 功的係統工程。一方麵,要因地製宜,不斷創新海洋牧場建設模式。另一方麵,也要避免盲目建設、一哄而上。與(yu) 高質量建設高標準海洋牧場的要求相比,還需要更好地處理數量與(yu) 質量、生產(chan) 與(yu) 生態、建設與(yu) 管理之間的關(guan) 係。新起點上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要科學布局,統籌規劃,瞄準薄弱環節,不斷補齊短板,加強投入保障。尤為(wei) 重要的是,加強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基礎研究,開展生物技術、水產(chan) 養(yang) 殖、海洋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為(wei) 海洋牧場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藍色大海,資源寶庫。孜孜耕耘“藍色糧倉(cang) ”,悉心守護海洋生態,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大國糧倉(cang) 定能更加殷實,這片藍色國土定會(hui) 更加生機勃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