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進校園 在西什庫小學“遇見梅蘭芳”
人民網北京5月6日電 (鮑聰穎 安格)“這一封書(shu) 信來得巧,天助黃忠成功勞”……
5月6日中午,西什庫小學三年級的教室內(nei) ,同學們(men) 正在跟著梅蘭(lan) 芳紀念館的老師一字一句地學習(xi) 京劇《定軍(jun) 山》唱腔。這是由什刹海街道聯合梅蘭(lan) 芳紀念館主辦的“京劇發祥地”係列活動之“在什刹海遇見梅蘭(lan) 芳”,此次活動走進西什庫小學,為(wei) 轄區小學生們(men) 帶來一場京劇文化體(ti) 驗課。
來自梅蘭(lan) 芳紀念館的老師重點為(wei) 同學們(men) 介紹京劇的形成以及生旦淨醜(chou) 各行當的特點,過程中還穿插著京劇經典片段的表演,從(cong) 京劇基本知識、服裝的服色及表演程式等方麵,向學生普及京劇藝術,以講解與(yu) 演出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體(ti) 驗到京劇的與(yu) 眾(zhong) 不同之處。
其中京劇《鬧天宮》《貴妃醉酒》經典片段的表演吸引在場同學們(men) 的全部目光,婉轉悠揚的唱腔,傳(chuan) 神精準的身段,學生們(men) 被台上演員們(men) 的真功夫深深吸引,每個(ge) 行當從(cong) 扮相到唱腔無不讓學生們(men) 讚歎。學生將演員的動作學得有模有樣,興(xing) 高采烈地表示這是他們(men) 第一次這麽(me) 近距離地觀看京劇表演,之前都是坐得離舞台很遠,或者在電視中看到演出,近距離觀看讓他們(men) 更感到震撼。
西什庫小學校長李京蘭(lan) 說到:“此次活動,讓學生從(cong) 京劇基本知識、行當及表演程式等方麵,了解了京劇藝術,講解與(yu) 演出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體(ti) 驗到京劇獨特魅力,從(cong) 而讓孩子們(men) 對咱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更感興(xing) 趣,讓咱們(men) 的文化一代一代的傳(chuan) 下去。”
在現場教學互動環節,孩子們(men) 在老師的指導下體(ti) 驗了京劇老生唱腔等,最讓同學們(men) 感興(xing) 趣的環節則是能夠穿上戲服,體(ti) 驗旦角水袖技法,讓孩子們(men) 對京劇的裝扮、聲腔、身段等專(zhuan) 業(ye) 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
什刹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楊介紹,“什刹海遇見梅蘭(lan) 芳”主題文化活動側(ce) 重沉浸式體(ti) 驗,此次京劇進校園活動旨在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傳(chuan) 統戲曲文化,既豐(feng) 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激發了他們(men)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興(xing) 趣和傳(chuan) 承意願。什刹海街道也將繼續發掘地區優(you) 秀文化資源,讓轄區優(you) 秀資源“活起來”,持續擦亮西城區曆史文化“金名片”。
如果說西城區是“京劇發祥地”,那麽(me) 位於(yu) 西城區什刹海街道護國寺街9號的梅蘭(lan) 芳紀念館,則蘊涵了京劇曆史文化的“獨家記憶”。什刹海街道充分利用屬地文化資源,不斷發揮學區理事會(hui) 的橋梁紐帶作用,聯合梅蘭(lan) 芳紀念館主辦了在“什刹海遇見梅蘭(lan) 芳”主題文化活動,通過活動進校園、進社區,讓什刹海地區更多人體(ti) 驗京劇文化的魅力,引導廣大戲曲愛好者觸摸發祥地的曆史遺跡,感受發祥地的人文底蘊,鑒賞發祥地的文化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