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城趟出“僵屍企業”改革重組新路子
當朱華看到一台台滿載貨物的工程車朝工廠魚貫而進,這位曾經堅守“爛尾”廠房長達4年的停產(chan) 企業(ye) 職工潸然淚下。
作為(wei) 500多名分流職工的一員,朱華是寧城京都澱粉公司的老職工。
在朱華的記憶裏,京都澱粉公司於(yu) 2012年建成投產(chan) ,總投資5億(yi) 元,年產(chan) 玉米澱粉30萬(wan) 噸。當時,縣裏有百餘(yu) 名村民前來打工,平均每人每月能賺上2000多元。
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初,該企業(ye) 因資金問題停工停產(chan) ,造成500畝(mu) 土地、5.6萬(wan) 平方米廠房、600餘(yu) 套加工設備閑置,負債(zhai) 13.9億(yi) 元。
工人們(men) 都走了,債(zhai) 主們(men) 卻找上了門。自打那以後,工廠就變成了“爛尾”廠房,曾經輝煌一時的玉米深加工龍頭企業(ye) 變成資不抵債(zhai) 的“僵屍企業(ye) ”。
因懷有深厚感情,往後4年裏,朱華一直無償(chang) 守護著舊工廠。直到2019年末,廠子由資產(chan) 管理中心接管,他才放心離開。可在朱華內(nei) 心,無時不在期待這裏有朝一日能重現往日的生機。
這些年,同心懷期待的朱華一樣,寧城縣也在始終籌謀、暗下決(jue) 心,堅持將盤活企業(ye) 作為(wei) 重要課題,千方百計尋求破解之策,與(yu) “北大荒”等企業(ye) 多次對接,但始終未能破題,此事一度成為(wei) 寧城幹部眼中的“老大難”問題。
就在京都澱粉公司走投無路的時候,自治區開展“五個(ge) 大起底”行動,針對根治區域經濟領域長期存在的低質低效、閑置浪費問題開出一劑猛藥,這無疑讓朱華等工人們(men) 看到了一線曙光。
借助“五個(ge) 大起底”行動,寧城縣堅持破局思維,出台一攬子硬核舉(ju) 措,痛下決(jue) 心徹底解決(jue) 京都澱粉公司盤活問題,不達目的不罷休,要讓停擺近10年的京都澱粉公司重獲新生——
緊抓不放。寧城縣黨(dang) 政主要領導親(qin) 自上手,召開大小工作會(hui) 議15次,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長期跟蹤調度京都澱粉公司盤活進展。
特事特辦。積極協調法院依法提高涉及“僵屍企業(ye) ”破產(chan) 案件的審理效率,加大“執轉破”“立審執”銜接配合力度,探索開通破產(chan) 清算審判“綠色通道”,實現快速移送、快速辦理、快速辦結。
廓清思路。利用京都澱粉公司原有玉米深加工業(ye) 態基礎和本縣資源稟賦,招引一家業(ye) 內(nei) 龍頭企業(ye) ,在挖掘玉米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新增長點的同時,推動地區糧食加工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實現“無鏈”生有、“弱鏈”變強。
精準招商。由主要領導帶隊,馬不停蹄赴廣東(dong) 雙橋、山東(dong) 金龍魚、河北德瑞、安徽華恒生物等國內(nei) 重點企業(ye) 開展上門招商10餘(yu) 次,最終鎖定安徽華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親(qin) 商為(wei) 商。堅持用“乙方思維”想問題、辦事情,以縣政府會(hui) 議紀要形式,對企業(ye) 用水、用電、能耗等需求進行承諾,打消企業(ye) 後顧之憂。自項目投產(chan) 年度起,對企業(ye) 繳納稅收的縣級財政留成部分,前3年按100%、後兩(liang) 年按50%退還企業(ye) 。
一子落全盤活。2022年9月,A股上市企業(ye) “華恒生物”成功競得京都澱粉公司所有資產(chan) ,並與(yu) 寧城縣簽訂《生物基產(chan) 業(ye) 園區項目投資協議》,標誌著京都澱粉公司重組宣告完成。
2023年4月11日,“華恒生物”生物基材料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維修廢棄廠房,新建丁二酸、丙二醇車間,新製玉米發酵罐……廢棄廠房又傳(chuan) 來隆隆的機器轟鳴聲。朱華等原廠的老職工紛紛回來報到,停工近10年的舊廠又迎來新生,呈現出一派嶄新圖景。
“短短半年時間,我們(men) 就順利辦好過戶、立項、審批等規劃手續,實現提前開工建設。”赤峰華恒生物科技公司生產(chan) 經理吳強說,寧城在盤活僵屍企業(ye) 工作上,可謂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真正體(ti) 現了“蒙古馬精神”。
作為(wei) 年產(chan) 糧食15億(yi) 斤以上的產(chan) 糧大縣,寧城縣不甘心讓京都澱粉公司這樣的玉米深加工企業(ye) 自生自滅。寧城縣政府副縣長於(yu) 利民說,寧城縣與(yu) “華恒生物”開展合作,不僅(jin) 把玉米澱粉產(chan) 能從(cong) 30萬(wan) 噸提高到45萬(wan) 噸,還附帶了5萬(wan) 噸丁二酸、5萬(wan) 噸丙二醇、20萬(wan) 噸生物基材料產(chan) 品等項目,延長了產(chan) 業(ye) 鏈條,推動了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並帶動就業(ye) 600餘(yu) 人。
從(cong) 僵而不死到滿血複活,從(cong) 原來500畝(mu) 土地閑置、5.6萬(wan) 平方米廠房“爛尾”的僵屍企業(ye) 到如今具有世界領先生產(chan) 工藝的中國合成生物領軍(jun) 企業(ye) ,曆時10個(ge) 月,寧城京都澱粉公司全麵完成債(zhai) 務、資產(chan) 、人員改革重組。至此,寧城縣最大的僵屍企業(ye) 處置塵埃落定,整個(ge) 過程平穩無震蕩。在輸血和破產(chan) 之外,寧城縣趟出了一條改革重組的新路。
“工人回來,廠區裏才有生機。”吳強動情地說,“隨著重新響起的機器轟鳴聲,相信還會(hui) 有更多像朱華一樣的老工人堅定重返這座在絕境中重生的工廠。”
“有了‘華恒生物’的成功經驗,再盤活其他企業(ye) 就容易多了。”於(yu) 利民介紹,目前,寧城縣9家僵屍企業(ye) 已經盤活5家,剩餘(yu) 4家正在走相關(guan) 程序。(記者 魏那 王塔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