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臨海:打通農產品“產銷新路”
“這裏除了小吃,有沒有可以帶走的特產(chan) ?”“有,當然有!赤城路9號,共富工坊直營店,那裏有近百種臨(lin) 海的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快去看看。”2023年“五一”黃金周,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的黨(dang) 員誌願者王敏嬌不止一次地對遊客提起這家新店。
直營店的麵積不算大,但規整擺放、琳琅滿目的產(chan) 品足夠吸睛,引得南來北往的遊客進店圍觀選購。
在5A景區裏打造這樣一家農(nong) 特產(chan) 品“集合店”,台州臨(lin) 海究竟有何深意?
地道農(nong) 產(chan) 品搭上“共富順風車”
山海相依的臨(lin) 海,自然物產(chan) 豐(feng) 饒,如何把優(you) 質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賣出好價(jia) 、賣向更遠,這道“助農(nong) 致富題”,臨(lin) 海已思考多時。
要賣好價(jia) ,就得思考如何增加產(chan) 品附加值,要賣得遠,就必須從(cong) 銷售渠道上下功夫。何不在“共富工坊”的基礎上,將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聯建、農(nong) 合聯、基層供銷社、涉農(nong) 共富工坊等資源優(you) 勢進行整合,探索出一種生產(chan) 、就業(ye) 、銷售一體(ti) 化的致富模式?
2023年,臨(lin) 海積極探索“共富工坊”2.0版建設,瞄準供銷合作社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和村社公共服務上的優(you) 勢,探索實踐“工坊+供銷”模式,並提出在景區、鬧市區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打造“共富工坊直營店”的設想,可有效延長“共富工坊”的運轉鏈條。
“我們(men) 之所以把第一家共富工坊直營店選在紫陽街,就是想借助5A景區的人氣和輻射作用,給臨(lin) 海的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打造一個(ge) 全麵展示的窗口。”臨(lin) 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常任辦主任趙加法介紹。
既然是“窗口”,那入駐“門檻”自然不低。當地組織部門聯合供銷社、文廣旅體(ti) 、商務、市監、社發集團等10餘(yu) 個(ge) 職能部門組成了一支“選品團隊”,從(cong) 生產(chan) 源頭、加工過程、包裝設計、展示銷售等方麵,對產(chan) 品進行全程把關(guan) 。
“選拔”結束,還得精心包裝一番。針對不同產(chan) 品,提供食品安全指導、產(chan) 品包裝升級、直播指導等服務,全力打造“產(chan) 、供、銷、展、遊”的“五位一體(ti) ”共富業(ye) 態新模式,真正實現助農(nong) 增收。
流動“大篷車”串起條條“奔富路”
“像我們(men) 自己做的草帽、扇子,一部分會(hui) 供給企業(ye) ,剩下的都是自己平時拿到市場上去賣,銷量好差全看運氣。現在不僅(jin) 有大篷車直接上門收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jia) ,還會(hui) 被包裝成伴手禮,放在景區裏的直營店賣,大小事情都不用操心不說,錢還掙得比以前多。”臨(lin) 海東(dong) 塍鎮嶺根村的村民黃美仙就嚐到了這一致富新模式的“甜頭”。
她口中所說的“大篷車”,其實就是不賺差價(jia) 的“中間商”。臨(lin) 海以“共富工坊”的名義(yi) ,與(yu) 村、合作社、農(nong) 創客、龍頭企業(ye) 等達成合作,安排車輛以“固定+流動”雙模式開展收購、送貨、展銷等服務,定時定點開進山村,實行點對點現收現結、統購統銷,收購價(jia) 往往比農(nong) 戶的零售價(jia) 還要高。
滿載著“山裏貨”的“大篷車”,一邊把從(cong) 農(nong) 戶手裏收購的產(chan) 品往直營店裏送,一邊還忙著往各類展銷會(hui) 趕。
“五一”期間,記者就在紫陽街區的城市放風空間偶遇了一場獨具特色的展銷會(hui) 。來自尤溪有物共富工坊、in上江共富工坊等5家工坊的“招牌產(chan) 品”,“組團”亮相展銷會(hui) ,一上架就有“眼尖”的遊客湊過來詢價(jia) 購買(mai) 。
此外,工坊直營店還專(zhuan) 門增設了“免費臨(lin) 時提貨”服務功能,既方便了廣大農(nong) 戶,不用開店不用送貨也能打開銷路,同時也讓顧客不出城區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正宗地道的“鄉(xiang) 土風味”。
“工坊直營店”開成“致富連鎖店”
信步於(yu) 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細心的人便會(hui) 發現,這座景區裏竟然藏著3家“共富工坊直營店”。名稱雖一樣,主打的產(chan) 品卻大為(wei) 不同。
走進由嶺根草編傳(chuan) 承人鄭仙紅主理的共富工坊直營店,便能聞到草編製品特有的清香,店內(nei) 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精美草編製品,引得走過路過的遊客忍不住進店選購一番。
“節假日人氣旺,一天營業(ye) 額能達到上萬(wan) 元。”鄭仙紅感慨道,不能隻顧著埋頭做草編,還要講好草編的故事、打響草編的名氣,真正將“指尖技藝”轉化為(wei) “指尖經濟”。
“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直營店,顧名思義(yi) 賣的就是那一方色澤灰白、豆香濃鬱的豆腐,別看這再平常不過的豆腐,可是有著“半天賣出5000份”的“銷售神話”。
當然,直營店並不都集中在鬧市區,江南街道就把直營店“嵌”入當地的上江百花園景區,還特意開啟了“尋味江南好食光”計劃,優(you) 選江南米酒、三姓年糕、黃豐(feng) 大米等20餘(yu) 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統一進行包裝設計,方便遊客遊玩結束還能“兜”著伴手禮走。
這家工坊僅(jin) 運行一個(ge) 月,就有合作的商家反饋:“銷售額至少比上個(ge) 月增加了15%!”
“目前,我們(men) 在臨(lin) 海全市已經開出5家共富工坊直營店。接下來,會(hui) 開出更多直營店,也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優(you) 質產(chan) 品進駐,持續提升直營店的品牌力和影響力。”趙加法介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