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鬆陽:巾幗“共富工坊”鋪就致富路
“燒完飯、打掃完衛生,再搞點‘來料加工’賺點小錢,做工、顧家兩(liang) 不誤。”每天早上,家住麗(li) 水鬆陽縣古市鎮筏鋪村的村民程美丹從(cong) 家裏出發來到來料加工廠上班。她告訴記者,來料加工廠的工作不僅(jin) 時間靈活,還能增添生活的樂(le) 趣,和大家一起做做手工聊聊天,日子過得很充實。
近年來,鬆陽縣積極推進巾幗“共富工坊”建設,針對農(nong) 村女性閑散勞動力就業(ye) 創業(ye) 難、增收渠道少等現狀,著力培育來料加工式巾幗“共富工坊”,村民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像程美丹一樣從(cong) 事來料加工的加工者已超過2.6萬(wan) 人,來料加工也逐漸成為(wei) 鬆陽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低收入農(nong) 戶就地創業(ye) 就業(ye) 的重要渠道。
剪鑽、擺模、燒焊……在程美丹工作的來料加工廠內(nei) ,加工者們(men) 正熟練地製作項鏈、手鐲、耳環、發箍等各類首飾。“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空餘(yu) 時間我就在這裏做手工,既能賺取一筆可觀的工資又能照顧家裏。”36歲的鬆陽縣樟溪鄉(xiang) 溪下村村民王會(hui) 芹一邊做著手上的活,一邊和旁邊的姐妹嘮家常,臉上洋溢著笑容。
鬆陽縣通過建立“五個(ge) 一”組團包聯機製、落實“五統一”製度,湧現出戶外服飾、鞋包加工、聖誕禮包、兒(er) 童帳篷等係列來料加工式巾幗“共富工坊”,其中被評為(wei) 市級巾幗“共富工坊”6家,縣級巾幗“共富工坊”7家,目前,該縣共培育來料加工經紀人250餘(yu) 人,帶動全縣2.6萬(wan) 餘(yu) 名婦女從(cong) 事來料加工,實現年發放來料加工費2.6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