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與瀘州跨省建設“東西協作工坊”
日前,東(dong) 西部協作麗(li) 水青田—瀘州古藺“稻魚共生工坊”、麗(li) 水蓮都—瀘州敘永“竹筍工坊”相繼在四川省瀘州市成立,這是麗(li) 水與(yu) 瀘州跨省共建“東(dong) 西部協作工坊”、攜手深化兩(liang) 地協同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為(wei) 進一步推進東(dong) 西部協作決(jue) 策部署,麗(li) 水按照浙江省委提出“全力打造對口工作升級版”的最新要求,緊扣助推高質量發展主線,通過黨(dang) 建聯建、工坊共建,跨省建設麗(li) 水—瀘州“東(dong) 西協作工坊”,推動東(dong) 西部協作黨(dang) 建聯建合作邁上新台階,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蓮都—敘永“竹筍工坊”位於(yu) 四川敘永縣城南麵29公裏處的黃坭鎮。這裏竹筍資源十分豐(feng) 富,現有竹筍林3萬(wan) 餘(yu) 畝(mu) ,主產(chan) 方竹筍、羅漢筍、蘆筍。蓮都投入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資金補助700萬(wan) 元,指導優(you) 勢品種選育、規範加工製作工藝、品牌營銷推廣等,組織兩(liang) 地筍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農(nong) 業(ye) 企業(ye) 、合作社、種植戶交流合作。
“竹筍工坊”通過“專(zhuan) 合社+村資公司+(農(nong) 戶)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製,現已建成林下菌基地0.4萬(wan) 畝(mu) ,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wan) 元,帶動近200戶低收入農(nong) 戶實現脫貧增收,有效促進當地竹筍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同時,蓮都還積極探索“品牌+基地+半成品加工車間+專(zhuan) 業(ye) 化營銷(入駐商超)”模式,為(wei) 工坊產(chan) 品推廣營銷搭建服務平台,依托東(dong) 西部協作消費幫扶、蓮都商超、山海協作等載體(ti) ,使竹筍工坊農(nong) 產(chan) 品快速進入麗(li) 水市場,進一步拓寬竹筍工坊產(chan) 品展示銷售渠道。
青田—古藺“稻魚共生工坊”通過東(dong) 西部協作機製,將“全球農(nong) 遺”青田“稻魚共生”係統落戶四川烏(wu) 蒙山區古藺縣。工坊由群眾(zhong) 以田塊、管理入股,村集體(ti) 公司以魚溝、田埂整治、防鳥網、生態殺蟲燈、提供魚苗及技術指導入股,集體(ti) 公司以高價(jia) 回收稻穀返利農(nong) 戶。目前,畝(mu) 均水稻純收入達4000元,遠高於(yu) 普通水稻種植戶,加上近萬(wan) 斤田魚增值,預計每畝(mu) 能再增收2000多元,有效實現“稻魚雙豐(feng) 收”。
“我們(men) 通過推廣青田‘稻魚共生’係統‘一畝(mu) 田、百斤魚、千斤糧、萬(wan) 元錢’模式,品質提升後的‘天台貢米’最高單價(jia) 突破每斤20元,年銷售量突破4萬(wan) 斤。”青田縣東(dong) 西部協作掛職幹部陳胤成說,通過帶動當地400多戶農(nong) 戶參與(yu) “稻魚共生”種養(yang) ,加快推進萬(wan) 畝(mu) “稻魚共生”示範園區建設。同時,還派出以全國農(nong) 民技能大賽種養(yang) 能手徐冠洪為(wei) 代表的技術團隊,搭建“技能學堂”,推動當地農(nong) 戶富餘(yu) 勞動力轉為(wei) 富裕生產(chan) 力。
當前,麗(li) 水正以黨(dang) 建聯建凝聚合力,樹牢“產(chan) 業(ye) 為(wei) 先、項目為(wei) 王”幫扶理念,以麗(li) 水經驗、麗(li) 水模式,推動竹筍、“稻魚共生”等產(chan) 業(ye) 合作提檔升級,實現產(chan) 業(ye) 互補、合作升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