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綠色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現場評論·搶抓機遇再奮進①)
以發展創造機遇,抓機遇共促發展。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增加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方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與(yu) 廣大讀者一起關(guan) 注各地區各領域的發展實踐,激揚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精氣神。
——編 者
到福建武夷山,必喝一杯茶。這裏種茶有峰巒疊翠、空氣清爽的環境,製茶有智慧低碳的工藝。炒茶時,用手指輕點屏幕,設定好空氣溫濕度、通風強度和翻茶狀態等,便能均勻烘焙出茶葉。
種茶是綠色產(chan) 業(ye) ,製茶為(wei) 啥也要低碳?以前炭火焙茶,有時長達十幾個(ge) 小時,消耗大量木炭;如今,采用智慧製茶係統,節能環保,產(chan) 能增加約35%,綜合用工成本降低約20%。在“雙碳”目標引導下,當地投資研發了智慧製青、類炭焙工藝電焙茶設備,向綠色製茶邁出重要一步。
不僅(jin) 是茶產(chan) 業(ye) ,江蘇常州的漁光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福建湄洲島的彩色光伏碼頭長廊、四川成都由光伏屋頂和光伏路燈等組合成的低碳街區……一係列落實“雙碳”目標的探索,豐(feng) 富了綠色發展形態,打開了高質量發展空間。
2020年秋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聯合國大會(hui) 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蘊藏多重機遇,中國的綠色機遇在擴大。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ye) 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264億(yi) 元,同比增長55.2%。其中,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177.6%,核電同比增長53.5%。可見,減排不是減生產(chan) 力,而是要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把握綠色機遇,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拓寬能源基礎設施投資空間。我國新能源的資源和需求存在逆向分布問題,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為(wei) 了讓新能源發得出、供得上、用得好,保障電力可靠穩定供應,電源、電網、儲(chu) 能等工程正加快建設,這不僅(jin) 拉動了投資,還帶動了上下遊產(chan) 業(ye) ,促進了區域就業(ye) 。以在建的川渝特高壓工程為(wei) 例,據估算將帶動裝備製造、電源建設等產(chan) 業(ye) 投資近900億(yi) 元。未來,撬動更大規模投資,為(wei) 端穩能源飯碗築牢基礎,經濟增長還將積蓄綠色動力。
把握綠色機遇,促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福建湄洲島建設全電智慧民宿,經營者加裝了光伏和儲(chu) 能設備,通過手機遠程控製房間開關(guan) ,“一年能省1萬(wan) 多元電費”。不僅(jin) 是民宿業(ye) ,鋼鐵、石化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在加快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同時,更多新能源企業(ye) 聚力研發新產(chan) 品、開拓新市場。比如光伏產(chan) 業(ye) ,2022年我國光伏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chan) 量同比增長均在55%以上。立足“雙碳”目標、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不是別人讓做,而是自己必須要做。順應趨勢、主動作為(wei) ,更多產(chan) 業(ye) 可以在綠色轉型中發掘新潛能、實現新升級。
把握綠色機遇,加快前沿技術創新,向能源技術要動力要效益。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分布式能源、儲(chu) 能等交互式用能設備廣泛應用,對電力係統安全、高效、優(you) 化運行提出更大挑戰。破題,需要技術創新。江蘇加強全息數字電網建設,縮短電網故障處理時間;福建探索低壓柔直互聯技術,為(wei) 光伏接入提供便利;四川突破梯級水光蓄互補聯合發電關(guan) 鍵技術,更好支持光伏等新能源友好並網……相關(guan) 企業(ye) 和科研機構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一批關(guan) 鍵技術與(yu) 重大裝備得到應用。更好發揮我國製度優(you) 勢、資源條件、技術潛力、市場活力,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一定大有可為(wei) 。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新征程上,緊緊抓住寶貴機遇,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為(wei) 綠色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引擎,前景無限。
(作者為(wei) 本報經濟社會(hui) 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