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家國情 奮鬥新征程
家庭是社會(hui) 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men) 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央宣傳(chuan) 部、全國婦聯公開發布了10戶2023年“最美家庭”先進事跡,這些家庭積極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體(ti) 現了愛國愛家、相親(qin) 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hui) 主義(yi) 家庭文明新風尚,展現了新時代家庭昂揚奮進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風貌。
厚植家國情懷
家是溫暖的港灣,給予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ya) 平力量與(yu) 勇氣。王亞(ya) 平先後圓滿完成神舟十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成為(wei) 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太空教師”,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驕人成績的背後是超乎常人的嚴(yan) 格訓練。王亞(ya) 平的丈夫、解放軍(jun) 某部軍(jun) 人趙鵬不僅(jin) 全力支持王亞(ya) 平的事業(ye) ,也在工作崗位上深耕細作,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出色完成各項演習(xi) 和專(zhuan) 項保障任務。
“媽媽,你要給我摘星星回來!”這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出征儀(yi) 式上,女兒(er) 和王亞(ya) 平的約定。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183天後,圓滿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王亞(ya) 平平安抵達北京。“我想跟我的女兒(er) 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王亞(ya) 平臉上綻放著笑容。
家也是精神的源泉。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正高級工程師付卓的祖父是一名新四軍(jun) 老戰士,“永遠跟黨(dang) 走”成為(wei) 這個(ge) 大家庭的家風家訓。30年來,付卓的父親(qin) 梳理出千餘(yu) 位征戰侏儒山戰役的戰士名單,收集和保護紅色文物資料500餘(yu) 件。2010年,付卓父母拿出畢生積蓄,自籌資金推動建立武漢侏儒山戰役博物館,付卓夫婦承擔了館內(nei) 展陳設計、資料填報、藏品整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博物館共接待參觀50餘(yu) 萬(wan) 人次。
付卓夫婦把紅色精神轉化為(wei) 立足崗位做貢獻的動力,付卓丈夫留學歸國後致力於(yu) 設計軟件技術攻關(guan) 研發,付卓2010年進入衛星中心從(cong) 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與(yu) 同事們(men) 一起攻堅克難,實現了保護地遙感監測從(cong) 點到麵、從(cong) 被動到主動、從(cong) 應急到定期的轉變。
三代築路人,共鑄家國夢。從(cong) 西南三線建設到鐵路大提速再到高鐵時代,中國中鐵六局集團北京鐵建公司京唐鐵路燕郊站項目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國勝一家三代為(wei) 鐵路建設事業(ye) 奉獻寶貴青春。
李國勝的父親(qin) 是一名參加過西南三線建設的老鐵路工人,父親(qin) 的奮鬥精神一直激勵著他。李國勝紮根施工一線30年,參與(yu) 了北京西站的建設與(yu) 開通、鐵路的六次提速、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中鐵六局負責的京張鐵路張家口車站項目施工建設、京唐鐵路等重點工程,見證了鐵路建設從(cong) 人工作業(ye) 到機械化再到智能化的飛躍。李國勝的兒(er) 子從(cong) 石家莊鐵道大學畢業(ye) 後也成為(wei) 一名鐵路工人,傳(chuan) 承鐵路工人的家國夢。
何文國是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放心種子大廳”總經理,妻子陳盛芬是一名個(ge) 體(ti) 經營戶。自2000年經營種子以來,何文國夫婦20多年堅持銷售放心種子,為(wei) 端牢中國飯碗做出貢獻。為(wei) 了保障農(nong) 民的利益,何文國在賣種子的同時提供跟蹤服務,自己先試種,然後把種植經驗分享給種植戶,讓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放心種子大廳”也被確定為(wei) “全國種子市場觀察點”。
“我們(men) 這輩子隻幹一件事——讓更多農(nong) 民買(mai) 到放心的優(you) 良種子。”何文國夫婦說。
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楊柳青年畫“玉成號畫莊”第七代傳(chuan) 承人張宏,用實際行動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推陳出新,讓楊柳青年畫“活”起來。
張宏的公公霍慶順是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chuan) 承人”。張宏拜霍慶順為(wei) 師,28年不斷鑽研,成長為(wei) 集“勾、刻、印、繪”技藝於(yu) 一身的年畫藝人。她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愛黨(dang) 愛國結合起來,創作“建黨(dang) 百年慶,共築中華夢”“喜迎二十大”等年畫作品,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張宏在保留傳(chuan) 統技法的基礎上創新融合現代技術,將年畫與(yu) 吊錢結合起來製成年畫吊錢,不斷豐(feng) 富年畫形式。張宏的女兒(er) 霍宇瑩受家庭熏陶,也喜歡上了年畫,把年畫繪製成卡通形象傳(chuan) 播。
韓淑秀、薛奎夫妻是黑龍江邊檢總站牡丹江邊境管理支隊三岔口邊境派出所護邊員。在三岔口鎮東(dong) 大川村金場溝屯,夫妻二人護邊守邊50多年,徒步巡邊10萬(wan) 多公裏。韓淑秀說:“太深的大道理講不出來,但我們(men) 懂得有國才有家。”
金場溝屯距三岔口邊境派出所40公裏,民警往返的小路顛簸難行。韓淑秀把僅(jin) 有的兩(liang) 間房騰出一間作為(wei) “驛站”,讓駐勤民警們(men) 留宿休息。“驛站”成了民警們(men) 溫馨的家,民警們(men) 稱韓淑秀為(wei) “韓媽媽”,韓淑秀也把他們(men) 看作自己的孩子。在他們(men) 的帶動下,兒(er) 子薛連軍(jun) 退伍後也加入護邊隊伍,沿著父母的足跡巡邊。
國家稅務總局蒙陰縣稅務局坦埠稅務分局四級高級主辦張克成家庭用實際行動傳(chuan) 承“忠、孝、廉”的優(you) 良家風。張克成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一線崗位,被當地納稅人稱為(wei) “最親(qin) 稅管員”;蒙陰縣地處沂蒙革命老區,山路崎嶇難走,張克成騎報廢了3輛摩托車,留下了20多萬(wan) 公裏的服務軌跡。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獲得全國稅務係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最美稅務人等榮譽稱號。
正直清廉的家風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張克成的兒(er) 子張振鑫。大學畢業(ye) 後,張振鑫找到一份財務管理工作,他時刻牢記父親(qin) 的教誨,嚴(yan) 以律己、恪盡職守,成為(wei) 單位的先進模範。
弘揚文明新風
琳琅滿目的書(shu) 櫃,精致小巧的移動書(shu) 架,在四川省藝傳(chuan) 天下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榮昌校區負責人陳靜的家裏,每個(ge) 人都有自己專(zhuan) 屬的閱讀空間。每周一次家庭閱讀分享會(hui) ,每年一份家庭心願書(shu) 單……閱讀已經成為(wei) 陳靜一家的生活方式。
陳靜家庭不僅(jin) 是遠近聞名的書(shu) 香之家,還把讀書(shu) 育人的理念傳(chuan) 遞給更多家庭:召集小區家庭一起分享繪本故事,交流家庭教育經驗;舉(ju) 行家庭教育公益沙龍,開展家教書(shu) 籍分享和推薦,將優(you) 秀的家教理念帶入千家萬(wan) 戶。
江西省贛州市南水社區婦聯主席肖春家庭,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倡揚文明新風。她堅持“零彩禮”,以身作則宣傳(chuan) 婚事儉(jian) 辦,自己和女兒(er) 結婚都沒要彩禮。肖春的公公去世時疫情未消,肖春提議從(cong) 簡治喪(sang) ,用鮮花祭奠、無煙祭掃的方式哀悼故人,成為(wei) 厚養(yang) 薄葬的踐行者。
作為(wei) 一名基層婦聯主席,多年來,肖春走街串巷宣傳(chuan) 移風易俗,帶動親(qin) 朋好友、鄉(xiang) 鄰鄉(xiang) 親(qin) 參與(yu) 移風易俗,大大減少了因高價(jia) 彩禮引發的家庭矛盾糾紛。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2022年,南水社區轄區內(nei) 婚嫁彩禮由平均9.8萬(wan) 元/戶降低到平均4.5萬(wan) 元/戶,“零彩禮”越來越多。
新疆加米哈·達吾來提家庭是民族團結的忠實踐行者。加米哈·達吾來提夫妻所居住的小區聚集了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多個(ge) 民族,被稱為(wei) “石榴籽家園”。每到春節、古爾邦節等傳(chuan) 統節日或是誰家有喜慶活動,大家都會(hui) 邀請加米哈·達吾來提彈唱助興(xing) 。
作為(wei) 阿勒泰地區的著名阿肯,20多年來,加米哈·達吾來提和丈夫下村入戶,用阿肯彈唱的方式,向各族群眾(zhong) 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政策,使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人心,深受群眾(zhong) 喜愛。近年來,加米哈·達吾來提和丈夫赴基層開展義(yi) 務宣講活動800餘(yu) 場次,受益50餘(yu) 萬(wan) 人次,用實際行動促進各民族家庭交往交流交融。
一個(ge) 個(ge) “最美家庭”把實現個(ge) 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為(wei) 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hui) 和諧貢獻家庭力量,也激勵著億(yi) 萬(wan) 家庭追求“最美”、追求幸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6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