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藍天常在空氣常新(人民觀點)
2018年5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這次大會(hui) 總結並闡述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值此五周年之際,本版推出係列評論,與(yu) 讀者一起,結合身邊發生的曆史性變化,感悟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
——編 者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美麗(li) 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ge) 人的努力,人人都可以成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田相和是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的一名攝影愛好者。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蹲守居民樓頂的田相和,拍攝到了四姑娘山雪頂與(yu) 溫江城區交相輝映的畫麵。從(cong) 此,對於(yu) 雪山的守望,成了他最鍾情的事情。
然而,想讓雪山與(yu) 城市同框,太難了。盆地的大氣汙染物易聚集、難擴散,再加上過去發展重速度、輕環保,灰蒙蒙曾是成都天空的常態,也是田相和失望而歸時的心態。
從(cong) 2013年開始,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藍天保衛戰全麵打響,中國成為(wei) 全球第一個(ge) 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國家。
田相和發現,自己用相機鏡頭與(yu) 雪山“打照麵”的頻率逐漸高起來:從(cong) 一年隻能拍到幾次,到一年十幾次,再到2017年突破50次,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均超過70次,“窗含西嶺千秋雪”成為(wei) 田相和鏡頭裏的“常客”,蹲拍雪山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小鏡頭定格大變化,天空之變折射理念之變。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麽(me) 幸福可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cong) 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民族未來”,到強調“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再到要求“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men) 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防治大氣汙染,藍天保衛戰交出優(you) 異答卷。
2013年至2022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7%,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6.5%,重汙染天數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內(nei) ,我國成為(wei) 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ti) 會(hui) 也最深。在北京,藍天白雲(yun) 日益成為(wei) 常態,城區就能拍到星軌;在河南安陽,職工過去不敢穿白襯衣上班的鋼鐵廠,經過環境整治,變身工業(ye) 旅遊景區。人們(men) 以往“盼藍天”,如今爭(zheng) 相“拍藍天”“曬藍天”,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藍天更多了,人民群眾(zhong) “愛藍天”的熱情被充分激發,“護藍天”的辦法就更多。位於(yu) 汾渭平原的山西臨(lin) 汾,冬季重汙染天氣多發頻發,空氣質量一度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裏排名墊底。臨(lin) 汾人轉變理念、齊心協力,堅持綠色出行,支持清潔取暖,臨(lin) 汾市還在網上開設了大氣汙染“隨手拍”舉(ju) 報平台,有舉(ju) 報“馬上就辦”。越來越多人認識到“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美麗(li) 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ge) 人的努力,人人都可以成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每個(ge) 人在生產(chan) 生活中都為(wei) 低碳多貢獻一點,藍天成色就會(hui) 更足一分,美麗(li) 中國建設就會(hui) 更進一步。
行百裏者半九十。藍天保衛戰是一場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清醒看到,大氣汙染防治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依然存在。同2013年相比,我國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但空氣質量改善的成果還不夠穩固,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整體(ti) 仍未擺脫氣象條件影響。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強汙染物協同控製,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才能持續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我們(men) 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麽(me) ?從(cong) 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從(cong) 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看,也是這點最重要。”2013年春天,在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擲地有聲。正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勇毅行動,換來了今天的“藍天指數”。堅持不懈、久久為(wei) 功,迎難而上、接續攻堅,我們(men) 一定能實現藍天常在、空氣常新的目標,讓人民群眾(zhong) 得實惠。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8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