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海岸千裏,綠色能源之城崛起
越是紮進深海,風機的可靠性要求越高,仲衛國每天悶在車間,專(zhuan) 研更大功率的樣機,以期盡快實現批量生產(chan) 投入競爭(zheng) 激烈的風電市場;長期在海邊巡檢,蘇亞(ya) 東(dong) 深知海邊陽光更足,海風吹走厚厚的雲(yun) ,還常有雨水洗刷灰塵,光伏發電再好不過。
鹽城,這座江蘇沿海城市,擁有省內(nei) 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麵積,以風電、光伏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在這裏風頭正勁。它是長三角地區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獲批全國首批新能源示範城市,建成了全球單體(ti) 規模最大的灘塗風光電產(chan) 業(ye) 基地。
海岸千裏,一座綠色能源之城正在崛起。今年是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的起步之年,重點做好綠色能源之城這篇文章,實現江蘇省委賦予鹽城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鹽城找到了“破題之鑰”。
追風
在公司工作的十多年時間裏,仲衛國眼見風機的功率從(cong) 最初的2MW發展到8MW。這兩(liang) 年技術市場升級迭代頻繁,作為(wei) 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東(dong) 台有限公司一級工程師,仲衛國又緊張投入到16MW樣機的應用測試中。
生產(chan) 廠房外,風機主機艙近在眼前,方覺龐然大物,全然不似遠在半空中搖擺時所見的小盒子模樣。仲衛國說:“隨著風電由陸地轉向海上,從(cong) 近海伸向遠海,我們(men) 的機型功率也越做越大,最直觀的就是主機艙又變大了。”
鹽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是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截至2022年12月,鹽城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江蘇約25%,其中風電占全省超過40%,列華東(dong) 地區首位。
從(cong) 事風機製造行業(ye) 十餘(yu) 年,射陽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製造部負責人張文龍深有同感。“外部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風機製造也越來越嚴(yan) 苛,從(cong) 最初4-5MW的主戰場發展到現在8-11MW的主戰場,按照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兩(liang) 三年後25-30MW都是有可能的。”張文龍說。
在多年的競爭(zheng) 發展中,鹽城風電產(chan) 業(ye) 鏈條也持續完善起來。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基本形成涵蓋研發設計、裝備製造、資源開發和運維服務的全產(chan) 業(ye) 鏈。其中,整機製造集聚了遠景能源、金風科技等知名整機製造商,實現整機產(chan) 能2300台(套)/年;葉片製造則匯集了中材科技、時代新材料等重點葉片生產(chan) 商,實現葉片產(chan) 能6900片/年。
走進中車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射陽分公司廠房,一條長條形的風機葉片製造模具從(cong) 廠房這頭一直伸展到那頭。公司副總經理彭亞(ya) 介紹,這是一套112米長的葉片生產(chan) 模具,能夠滿足海上風電葉片整體(ti) 結構穩定性強、輕量化水平高的要求。
在沿海就可以看到,不少風力發電機正在更新換代,主機艙更大、風電葉片更長,扇動起來恰似一座座大風車。好風憑借力,“十四五”期間,鹽城規劃近遠海海上風電容量突破3000萬(wan) 千瓦,屆時占全省比重將超過70%。
逐光
6台混凝土泵車伸出長長的機械臂,將鋼筋混凝土澆築進廠房的四梁八柱,東(dong) 台晶澳光伏項目工程建設負責人胡吉聖說:“這6台混凝土泵車24小時不停作業(ye) ,歇人不歇機,馬不停蹄趕工期。”
項目自今年3月開工建設,如今已初露雛形。順著胡吉聖所指的方向,能源、生產(chan) 、組裝、包材以及立體(ti) 倉(cang) 庫出貨區域條塊分明,規劃建設中的管廊屆時將各大區域串聯成一個(ge) 整體(ti) 。單看主體(ti) 生產(chan) 廠房,南北跨度就超過了500米,麵積超過10萬(wan) 平方米。
據了解,晶澳光伏項目總投資100億(yi) 元,入列江蘇省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按照計劃,今年將新建年產(chan) 10GW高效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光伏輔材,預計7月首條組件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10月首條電池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
位於(yu) 滬蘇大豐(feng) 產(chan) 業(ye) 聯動集聚區的鹽城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片生產(chan) 車間內(nei) ,一輛輛AGV小車穿梭忙碌,按照設定程序自動將電池片送到各個(ge) 工序。工作人員身穿無塵服,將生產(chan) 電池片的溫度控製在25℃上下。公司員工唐婷婷說,這個(ge) 溫度區間能夠最大程度激發電池片的工作性能。
正泰新能源是大豐(feng) 區晶矽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鏈主”企業(ye) ,從(cong) 簽約落戶到一期投產(chan) 僅(jin) 用不到1年時間。去年,該公司開票銷售已經突破百億(yi) 元。2023年隨著二期工廠的建成投產(chan) ,產(chan) 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晶矽光伏是鹽城市重點打造的地標產(chan) 業(ye) 鏈。截至2022年底,該市共有新能源規上企業(ye) 157家,其中晶矽光伏產(chan) 業(ye) 鏈規上企業(ye) 69家,包括光伏裝備企業(ye) 44家、光伏發電企業(ye) 25家。2022年,鹽城市157家新能源規上企業(ye) 實現開票銷售1501億(yi) 元,其中光伏產(chan) 業(ye) 鏈實現開票銷售1149億(yi) 元,同比增長142%。
中節能東(dong) 台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發電企業(ye) 。站在樓頂放眼望去,光伏板與(yu) 遠天相接,值班長蘇亞(ya) 東(dong) 介紹說:“項目總裝機容量為(wei) 78.8MW,平均每年發送上網電量1億(yi) 度,可以滿足7萬(wan) 家庭的用電需求。”
這一大片光伏板,已經在鹽城沿海灘塗上默默發電十餘(yu) 年,蘇亞(ya) 東(dong) 和巡檢員負責電站的日常運行維護,讓45度朝天的光伏板最大限度地“擁抱”陽光。
節碳
隨著第15艘“成就者輪”LNG(液化天然氣)船舶近日完成接卸作業(ye)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累計接卸LNG總量突破100萬(wan) 噸。
這座“綠能港”坐落於(yu) 濱海縣,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LNG儲(chu) 罐,包括4座22萬(wan) 立方米儲(chu) 罐和6座27萬(wan) 立方米儲(chu) 罐。據主管生產(chan) 的副總經理楊佩介紹,這在國內(nei) 尚屬無人區,“從(cong) 引進國外技術到自主攻關(guan) ,我們(men) 的技術已經最大程度實現了國產(chan) 化”。
這些漂洋過海而至的液化天然氣,最終將通過天然氣管網和往來穿梭的槽車輸送至華東(dong) 地區,可有效提升該地區清潔能源的供應保障能力。如按照年處理能力600萬(wan) 噸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64萬(wan) 噸、氮氧化物66.8萬(wan) 噸,相當於(yu) 植樹造林8000萬(wan) 棵。
在射陽縣,沿海雙碳產(chan) 業(ye) 發展(江蘇)有限公司則以36萬(wan) 畝(mu) 沿海生態國家儲(chu) 備林為(wei) 載體(ti) 實施碳匯監測,力爭(zheng) 年內(nei) 實現林業(ye) 碳匯交易。該縣林業(ye) 碳匯資源豐(feng) 富,碳匯經濟正在讓生態高“顏值”轉換為(wei) 經濟高價(jia) 值。
屋麵光伏、智能暖通、智能照明……來到射陽港零碳產(chan) 業(ye) 園區施工現場,數座低碳建築亦在加緊建設。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賽道上,鹽城市全麵啟動了零碳園區建設試點,多元發力探索低碳轉型路徑。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鹽城全市新能源發電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29%,占鹽城全社會(hui) 用電量59%,相關(guan) 指標均列全省首位;相比同規模火電節約標煤近770萬(wan) 噸、減少碳排放2000萬(wan) 噸。今年一季度,鹽城市新能源發電量74.16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5.6%,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比重升至66.9%。
新能源成為(wei) 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多業(ye) 態綠色動能澎湃,鹽城自覺扛起了服務“雙碳”戰略的時代使命。鹽城市委書(shu) 記周斌表示:“我們(men) 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抓住用好戰略機遇,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