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加快完善旱堿麥全產業鏈發展體係
風吹麥浪,豐(feng) 收在望。半個(ge) 多月後,滄州旱堿地麥田將進入收獲季節。連日來,滄州市農(nong) 林科學院的農(nong) 技專(zhuan) 家忙碌起來,下基層、進農(nong) 田,指導農(nong) 民進行病蟲害防控,確保旱堿麥健康生長。
近年來,滄州市農(nong) 林科學院深入開展作物耐鹽性研究,建成河北省農(nong) 作物耐鹽堿評價(jia) 與(yu) 改良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滄州綜合試驗站,培育了冀麥29、滄麥6002等多個(ge) 耐鹽小麥品種。通過品種改良,旱堿地小麥株高平均降低了30公分,畝(mu) 產(chan) 從(cong) 過去的100公斤至200公斤提升到300公斤,有望突破400公斤。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旱堿麥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進行技術攻關(guan) 。”滄州市農(nong) 林科學院副院長王奉芝表示,將深入開展耐鹽堿機理研究,從(cong) 強筋、中筋、弱筋、抗病等方麵豐(feng) 富品種類型,改良旱堿麥品種,促進深加工產(chan) 品品質提升,叫響滄州旱堿麥品牌。
滄州瀕臨(lin) 渤海,近海區域地堿水鹹。為(wei) 充分開發利用鹽堿地資源,滄州市堅持由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對旱堿麥種植土地改造、新品種應用選擇、播種管理、生物有機肥施用等全過程生產(chan) 技術標準深入研究,實行了統一標準、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確保了旱堿麥品質。目前,全市已培育規模化種植經營主體(ti) 40餘(yu) 家,全市旱堿麥種植麵積已發展到100.2萬(wan) 畝(mu) ,2022年總產(chan) 量達22.37萬(wan) 噸。
“做好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這篇大文章,我們(men) 對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方向明確了,信心更足了。”滄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李玥說,滄州市將充分利用旱堿麥鉀、鈣、鎂、鐵、鋅等微量元素及蛋白質含量高的獨特品質,推動延鏈補鏈強鏈,變資源劣勢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加快完善旱堿麥種植、加工、倉(cang) 儲(chu) 、物流、銷售、服務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體(ti) 係。
5月18日,在位於(yu) 渤海新區黃驊市的河北帝鑒食品有限公司內(nei) ,工作人員忙碌不停。揉麵、磕花、蒸製……一道道工序完成後,一屜屜以旱堿麥為(wei) 原料的非遺麵花製作完成,麥香四溢。公司在遵從(cong) 傳(chuan) 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良創新,推出的10個(ge) 係列、100多種麵花產(chan) 品,讓老手藝產(chan) 生新賣點。如今產(chan) 品不僅(jin) 暢銷京津冀,還漂洋過海銷到了國外。
“本地旱堿麥是促進麵花產(chan) 業(ye) 發展得天獨厚的資源。我們(men) 將持續鑽研深加工工藝,繼續做好麵花,講好麵花故事。”帝鑒公司負責人李洪軍(jun) 表示,將深耕旱堿麥深加工行業(ye) ,並以此促進旱堿麥種植業(ye) 發展,助力旱堿麥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
目前,滄州市已培育了旱堿麥專(zhuan) 業(ye) 加工企業(ye) 6家,年加工能力20萬(wan) 噸以上,培樹了帝鑒、譽天寶、振學等一批影響力大、競爭(zheng) 力強、帶動明顯的品牌。用滄州旱堿麥加工的麵花、果蔬麵、蝴蝶麵等形態多樣的麵食產(chan) 品已進入北京40餘(yu) 家大型商超和電商企業(ye) ,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有效促進了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我們(men)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思路,不斷提升精細化加工水平。”李玥說,下一步將組織相關(guan) 部門、企業(ye) 探討旱堿麥在餅幹、麥片等深加工產(chan) 品生產(chan) 上的可行性,加大對旱堿麥胚芽油、胚芽粉、胚芽片的開發,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記者袁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