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巴彥淖爾市農牧民有本明白賬

發布時間:2023-05-22 10:3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看著大棚裏日漸成熟的角瓜,王福來心裏樂(le) 開了花。“前段時間賣了一個(ge) 大棚的角瓜,純收入好幾萬(wan) 元。等把剩下兩(liang) 個(ge) 棚的角瓜賣完後,再種一茬黃瓜,每年純收入至少十七八萬(wan) 元。”

  王福來是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八一鄉(xiang) 聯豐(feng) 村種植大戶,在黨(dang) 的惠農(nong) 政策下,他建起的3個(ge) 共5.7畝(mu) 的溫室大棚,每畝(mu) 獲得補貼2萬(wan) 元。此外,他還享受地力保護、玉米種植、小麥種植和農(nong) 機具購買(mai) 等多項補貼,5項補貼共計12萬(wan) 餘(yu) 元。

  “種了半輩子地,從(cong) 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建棚有棚補、種糧有糧補,我們(men) 打心眼裏感謝黨(dang)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哪會(hui) 有現在的幸福生活!”王福來激動地說。

  與(yu) 王福來同村的楊誌泉,今年承包了2200畝(mu) 地種植洋蔥,並將土地全部改造成水肥一體(ti) 化灌溉,僅(jin) 改造補貼這一項就讓他獲益良多。“200畝(mu) 連片種植的土地實施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改造時,每畝(mu) 非固定管道補貼80元;500畝(mu) 連片種植的土地,每畝(mu) 固定管道補貼150元,我這2200畝(mu) 地共享受補貼17.6萬(wan) 餘(yu) 元。”楊誌泉興(xing) 奮不已,“通過規模化種植和水肥一體(ti) 化灌溉,年終收入預計在2000萬(wan) 元左右,黨(dang) 的好政策讓我享受到這麽(me) 大的紅利,我真是由衷感激!”

  今年,八一鄉(xiang) 以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現代化為(wei) 目標,綜合實施2.2萬(wan) 畝(mu) 水肥一體(ti) 化項目,主要種植優(you) 質小麥、小麥套種玉米等,通過精準化滴灌、標準化施肥、科學化植保等作業(ye) ,畝(mu) 產(chan) 可提高20%以上,土地用水量同比大田用水量降低30%至40%,灌溉施肥體(ti) 係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30%,糧食類作物畝(mu) 均增收200至300元,經濟類作物畝(mu) 均增收800至1000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萬(wan) 元。

  這幾天,杭錦後旗三道橋鎮和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馮(feng) 玉龍迎來一波又一波農(nong) 民朋友,大家圍坐在會(hui) 議室裏,認真聆聽馮(feng) 玉龍講解今年的惠農(nong) 惠牧補貼政策。“聽了馮(feng) 書(shu) 記對黨(dang) 和國家政策的介紹,我對今年的收入又增加了幾分信心!”村民冶學強表示。

  冶學強有30畝(mu) 耕地,主要種植玉米和葵花。去年,他獲得各項惠農(nong) 政策補貼4000餘(yu) 元。除種地外,他還在村裏的眾(zhong) 誠牧業(ye)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打工。據了解,該合作社由和平村黨(dang) 支部領辦,是巴彥淖爾市首家以眾(zhong) 籌模式成立的合作社,采取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的模式,讓農(nong) 民變股民、讓資金變股金。

  “我入股30萬(wan) 元,每年分紅2萬(wan) 元。種地、打工加分紅,每年收入13萬(wan) 餘(yu) 元。”冶學強眉開眼笑,“黨(dang) 的惠農(nong) 惠牧政策越來越貼心,村裏有了自己的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2022年,和平村獲得奶業(ye) 振興(xing) 補貼資金960萬(wan) 元,今年又增加1500頭奶牛,獲得補貼資金360萬(wan) 元,在真金白銀的扶持下,眾(zhong) 誠牧業(ye) 的養(yang) 殖規模迅速擴大,村集體(ti) 收入也在穩步提升。

  “前些年,村集體(ti) 收入幾乎為(wei) 零,這幾年在黨(dang) 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通過發展奶牛養(yang) 殖業(ye) ,村集體(ti) 經濟迅速增加到18萬(wan) 元,今年我們(men) 又在眾(zhong) 城二期和乳製品廠注入資金,預計村集體(ti) 收入達到20多萬(wan) 元,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啊!”馮(feng) 玉龍笑著說。

  落實惠農(nong) 惠牧政策,給農(nong) 牧民吃下“定心丸”。巴彥淖爾市各類涉農(nong) 涉牧補貼資金涵蓋糧食生產(chan) 類、畜牧業(ye) 生產(chan) 類、種業(ye) 創新發展類、科技裝備支撐類、農(nong) 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類、新型經營主體(ti) 培育類、農(nong) 牧業(ye) 綠色發展類等7大類20個(ge) 補貼項目。

  算算明白賬,心裏有底氣!一筆筆補貼款就是農(nong) 牧民的一本本增收賬。“我們(men) 一定將惠農(nong) 惠牧政策宣傳(chuan) 到位,同時收集百姓最關(guan) 注、最迫切的政策需求,及時把各項補貼發放到農(nong) 牧民手中,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和關(guan) 懷,更加堅定他們(men) ‘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與(yu) 信心。”馮(feng) 玉龍告訴記者。(記者 薛來 見習(xi) 記者 薄金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