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生命科學大會在廣州開幕
人民網廣州5月21日電 (周睿)5月20日,“2023中國生命科學大會(hui) ”在廣州召開,會(hui) 議以“生命科學·新理念新技術”為(wei) 主題,以促進產(chan) 學研融合為(wei) 抓手,構建中國生命科學新生態,指引生命科學發展道路。
“雖然西醫起源於(yu) 歐美,但由中國科學家創立的器官醫學的理念與(yu) 技術,有望開拓出醫學發展的全新賽道。”中國人體(ti) 器官捐獻與(yu) 移植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致辭中指出,未來我國科學家有望在器官移植、器官研究、器官教學、器官藥篩、器官治療、器官替代等領域實現一係列原創性重大突破及產(chan) 品轉化,形成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促進我國醫學科技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相信依托中國生命科學大會(hui) 搭建的高水平、多學科的學術交流平台,可進一步打破學科間的壁壘,推進學術創新與(yu) 成果轉化落地,共創美好未來。
據悉,本次大會(hui) 共設立了主會(hui) 場和七大分會(hui) 場,主論壇和23個(ge) 現場分論壇,舉(ju) 辦了一百多場專(zhuan) 題演講,共同探討人器官移植、人工智能醫療、癌症治療、生物樣本庫建立、中藥創新等熱點話題,六位院士和幾十位業(ye) 界專(zhuan) 家的精彩演講,全麵展示科研前沿的最新成果,介紹生命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就,展望未來新方向。
此外,還舉(ju) 辦了“2023中國生命科學博覽會(hui) ”揭幕儀(yi) 式和“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聯盟”成立儀(yi) 式。據悉,本屆博覽會(hui) 匯集了生命科學領域參展企業(ye) 近400家,展覽麵積近3萬(wan) 平方米,接待專(zhuan) 業(ye) 觀眾(zhong) 達2萬(wan) 人,以產(chan) 學研融合為(wei) 抓手,構建中國生命科學新業(ye) 態,為(wei) 生命科學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產(chan) 品”提供綜合交流與(yu) 服務平台,打造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品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chuan) 染病學專(zhuan) 家李蘭(lan) 娟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方麵應用的最新進展。李蘭(lan) 娟指出,利用“AI+醫療健康”技術,有望給傳(chuan) 統醫療帶來根本性變革:目前,人工智能已可應用於(yu) 早期新冠肺炎患者的篩查、肝衰竭電子病曆的建立、智能手術機器人的研發、智能藥物研發等多個(ge) 領域;而人工智能與(yu) 其他技術的融合,可實現個(ge) 性化、精準治療,促進醫療健康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和經濟轉型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藥理學專(zhuan) 家楊寶峰在演講中總結了2022年醫學開發前沿的熱點、進展以及當前麵臨(lin) 的問題與(yu) 挑戰,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療、腫瘤治療與(yu) 免疫領域、幹細胞、基因治療、蛋白質折疊結構的精準預測和設計、藥物篩選、類器官、人工智能、器官移植等,對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在論壇上全方麵地總結了目前免疫治療聯合其他治療的策略在臨(lin) 床試驗中取得的進展與(yu) 突破,包括免疫治療聯合靶向治療、化療、局部治療等,以及克服腫瘤異質性、緩解免疫治療耐藥的新型策略,為(wei) 腫瘤聯合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臨(lin) 床數據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融合創新研究院院長劉良在論壇上介紹了其團隊自主研發的能夠快速高效檢測IgG N-糖鏈的TiO2-PGC芯片,利用這一技術,團隊發現了類風濕關(guan) 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係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強特異性、高敏感度的血清標誌物,為(wei) 風濕病的精準診斷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dong) 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演講中分享了微生物安全與(yu) 健康方麵的最新進展,指出微生物是新的科技革命的“推進器”,因其資源種類豐(feng) 富、生產(chan) 特性優(you) 越等特點,具有廣闊的開發價(jia) 值。鑒定微生物的種類,並利用不同狀態下微生物的基因組、宏基因組、代謝組等特性,可在人類疾病預測防控、公共衛生、食品安全、新功能研發、工業(ye) 製造等多個(ge) 領域發揮重要功能。
針對人體(ti) 器官進行功能與(yu) 疾病機製的研究離不開離體(ti) 器官養(yang) 護相關(guan) 技術的突破。中國生命科學大會(hui) 執行主席、廣東(dong) 省器官醫學與(yu) 技術學會(hui) 會(hui) 長何曉順帶領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台多器官維護係統Life-X100,為(wei) 離體(ti) 器官提供氧氣及營養(yang) ,並長時間維持其功能與(yu) 活力,為(wei) 器官水平的醫學研究與(yu) 治療奠定了基礎。
何曉順在論壇的演講中提出,基於(yu) Life-X100的技術,可在器官層麵上精準開展醫學研究,開辟六大新領域:一是在活器官教學領域,能為(wei) 臨(lin) 床教學提供最為(wei) 真實的手術培訓場景;二是在器官研究平台上建立醫學基礎研究的全新平台,該技術比細胞、模式動物等更加體(ti) 現人類器官功能以及疾病的真實狀態;三是開創了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使器官移植從(cong) “冷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從(cong) 而大幅減少移植相關(guan) 並發症,加速術後康複,改善患者預後,減少免疫排斥反應的發生;四是在器官隔離治療,可將器官進行隔離灌注,為(wei) 器官層麵的疾病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減少全身治療帶來的危害;五是可建立人類疾病器官模型,將手術切除的疾病器官進行離體(ti) 長時間維護,為(wei) 創新藥物的篩選與(yu) 研發、疾病發病機製的闡明等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六是研發了新的腦複蘇急救設備,創立急救的新模式,為(wei) 臨(lin) 床提高急救成功率提供新思路。何曉順指出,器官醫學可能開辟醫學發展的新賽道,由中國在領跑世界,從(cong) 而突破醫學長期由西方引領的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