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京雨花台區幫扶丹鳳縣發展數字農業、延長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3-05-23 15:34:00來源: 南京日報

  “前期我們(men) 把葡萄種上,去年上半年在裏麵套種了洋芋(土豆),賣了8萬(wan) 多元。後半年套種的黃豆賣了4萬(wan) 多元,還有村企聯營,每年也會(hui) 給村裏分紅……”近日,在村裏數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旁邊的山路上,陝西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許家塬村村支書(shu) 許建報給記者算起了2022年的村集體(ti) 收入。

  前些年,許家塬村外出打工的村民較多,田地疏於(yu) 管理,經濟效益不高,村集體(ti) 也沒什麽(me) 收入,給村民分紅更是無從(cong) 談起。2021年,在雨花台區對口幫扶丹鳳縣聯絡組的支持下,許家塬村通過土地流轉將經濟效益不高的田地集中到一起管理,建立了數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村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又能在產(chan) 業(ye) 園裏打零工,年底還能拿到村集體(ti) 的分紅。2022年,許家塬村戶均增收3000元。

  目前,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種植了400畝(mu) 葡萄、300畝(mu) 獼猴桃,中間還套種有土豆等農(nong) 作物。“丹鳳本地有種葡萄的習(xi) 慣,丹鳳葡萄酒也頗有名氣。雨花台區軟件企業(ye) 比較集中,其中就有做數字農(nong) 業(ye) 的企業(ye) ,基於(yu) 兩(liang) 地優(you) 勢,我們(men) 打造了這個(ge) 試點。”南京雨花台區對口幫扶丹鳳縣聯絡組成員、丹鳳縣發改局副局長顧菲凡說,不遠處的葡萄酒莊在建設時也有蘇陝協作資金的支持,希望借此延長葡萄產(chan) 業(ye) 鏈,助推當地數字農(nong) 業(ye) 發展。

  數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和普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有什麽(me) 不同?在許家塬村村委會(hui) ,記者看到了一塊數字大屏,上麵顯示著當地的田地、道路分布,屏幕下方則是監測點的土壤溫度、濕度等數據——這便是南京數溪科技有限公司為(wei) 許家塬村打造的數字農(nong) 業(ye) 平台。

  “我們(men) 在田間增加了一些物聯網設備幫助農(nong) 戶采集作物數據、環境數據等,農(nong) 戶在家中就能通過手機裏的數字農(nong) 業(ye) 平台了解田裏的情況。”南京數溪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區域售前經理楊歡介紹,他們(men) 會(hui) 根據上麵的數據為(wei) 農(nong) 戶提一些決(jue) 策建議,方便其對農(nong) 作物進行精細化管理,同時公司也提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通過無人植保機、無人打藥機等智能設備幫助當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質、降本、增效。

  除了葡萄,丹鳳也盛產(chan) 桔梗、黃芩、天麻等十多個(ge) 品種的中藥材,每年產(chan) 量達2000噸。然而,在2020年之前,當地沒有一家成規模的中藥飲片企業(ye) ,種植戶隻能將藥材賣給走村串巷的“藥販子”,收入十分有限。

  當時,在鹽城響水縣經營化工企業(ye) 的童華正謀劃企業(ye) 轉型。機緣巧合下,童華了解到南京雨花台區對口幫扶丹鳳縣聯絡組想引進企業(ye) 助力丹鳳中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在聯絡組的牽線搭橋下,童華來到丹鳳實地考察後,決(jue) 定建立一家主攻中藥飲片的企業(ye) ——陝西新雨丹中藥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隨著附近群眾(zhong) 將自家種植的中藥材送到廠裏,正式投產(chan) 的新雨丹為(wei) 當地帶來了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

  一名曾在家鄉(xiang) 社區上班的員工,去年開始加入新雨丹做銷售。“以前在社區的工資是2000元左右,到新雨丹後翻了一番!”她說,現在新雨丹在勞務市場上頗受歡迎,常有熟人向她詢問公司的招聘事項。

  2022年,新雨丹產(chan) 值達到1.2億(yi) 元,直接或間接解決(jue) 了近300名群眾(zhong) 就業(ye) ,帶動丹鳳當地1200餘(yu) 人從(cong) 事中藥材中介、購銷服務,1萬(wan) 餘(yu) 戶群眾(zhong) 加入到中藥材種植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中。

  新雨丹的一期項目以中藥材飲片初加工為(wei) 主,目前正在建設的二期廠房,將重點發力中藥材深加工及中成藥研發,同時開拓中醫藥保健品和醫療器械市場。秦嶺深處,丹鳳縣的中草藥產(chan) 業(ye) 在寧商協作的助推下煥發新生機,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