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我“把脈”打通堵點 提升群眾就醫感受
看病難、掛號難、取藥難“三難”,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三長一短”,都是患者關(guan) 心的熱點、焦點問題。我市衛生健康行業(ye) 各醫院緊緊圍繞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聚焦當前衛生健康工作特別是人民群眾(zhong) 看病中的痛點、難點、堵點,走近患者、把脈問診,及時感知、收集、辦理群眾(zhong) 訴求,及時整改問題,優(you) 化就醫流程,以解決(jue) 實際問題為(wei) 評價(jia) 標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近日,王女士父親(qin) 突然出現肢體(ti) 麻木、說話不清、視力模糊等症狀,她趕緊帶老人到環湖醫院急診。醫生初步判斷屬於(yu) 缺血性卒中,馬上開單通過綠色通道做核磁檢查,而後實施溶栓治療。
王女士本以為(wei) 這麽(me) 多患者,核磁檢查要等很長時間,沒想到醫院采取動態自動分流模式,保證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時間檢查,老人在時間窗內(nei) 得到了有效治療。
“以前聽身邊人念叨過,環湖醫院核磁檢查人特別多,挺費勁的。這次是親(qin) 身感受到了,檢查的患者確實相當多,但醫院能人性化分流,速度已經超出預期,確實做到了以患者為(wei) 中心。”王女士說。
環湖醫院副院長巫嘉陵介紹,由於(yu) 核磁檢查用時較長,作為(wei) 神經專(zhuan) 科醫院匯集了眾(zhong) 多亟待核磁檢查的卒中等腦血管病患者,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和設備運轉時長,每天服務約300人次,逐漸造成了患者集中。之前門診患者大約需等候3至5天,最長曾到1周以上。
“醫院將有效縮短影像檢查等候時間作為(wei) 亟需解決(jue) 的首要問題,黨(dang) 委書(shu) 記多次帶院領導和相關(guan) 科室到醫學影像科實地調研,向科室人員和患者家屬摸排實際情況、分析症結,要求務必1個(ge) 月內(nei) 將預約等候時間降下來。”巫嘉陵說。
該院製定了“1+2+3”整改模式,“1”是一個(ge) 原則,即全院5台核磁一體(ti) 化管理,打破急診、門診、住院核磁區域界限,實現統籌聯動共享服務。“2”是兩(liang) 個(ge) 細化,一方麵是細化分組,采取承包製、績效關(guan) 聯,調動大家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麵是細化“管理顆粒度”,根據核磁檢查項目和時長,將時間管理精確到秒,將有限時間變成有效時長。“3”是三個(ge) 增加,即加班加點加人,實現人機不停、延時機動切換,緊急招聘核磁技師3人,CT等部門也增援3人,三班倒24小時檢查機器增至2台,另3台機器結束時間從(cong) 17時延至22時。使門診、住院患者核磁預約時間縮短到1天,急診核磁檢查預約12小時。
巫嘉陵說:“這一係列舉(ju) 措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5台核磁日均檢查提升到600人次,較之前增加約1倍;綠色通道每天檢查量也達到40—50人次,等候時間控製在30分鍾內(nei) 。另外CT檢查從(cong) 原有的1台增加到2台並采取周六加班,確保了檢查患者日清周結。”
也是在最近,家住河東(dong) 區來安裏的呂大爺到三中心醫院看病,采血做化驗時感覺速度快了很多,3分多鍾就完成了。
老人患糖尿病多年,以前來複查時采血化驗因為(wei) 人多總得排長隊,現在不僅(jin) 窗口增加了、速度提升了,而且采血處設置了檢驗開單窗口,可以先開檢驗單采完血再去找醫生看病。“這可方便多了,不用先去找醫生開單子再采血,省得來回跑腿兒(er) 了。”老人說。
據三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田麗(li) 介紹,該院平均每天采血化驗患者有600多人,之前4個(ge) 采血窗口幾乎每天都會(hui) 排長隊。上個(ge) 月底,該院將采血窗口增加到8個(ge) ,並從(cong) 其他科室抽調人手重新排班,將采血時間從(cong) 以前的7時30分至11時30分延長到16時,而且中午正常采血。
“通過增加點位、優(you) 化流程、延長時間,現在采血高峰時段患者等候時間已經縮短到5分鍾內(nei) ,我們(men) 也還在持續開展滿意度調查追蹤整改效果。”田麗(li) 說。
“聚焦群眾(zhong) 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黨(dang) 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醫院就診一線查看實情、查找問題,以問題為(wei) 導向製定調研課題,全係統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圍繞就醫‘三長一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高級人才引進等問題製定180餘(yu) 個(ge) 課題開展調研。黨(dang) 委會(hui) 每周專(zhuan) 題聽取全市患者就診投訴情況匯報,對典型案例全麵複盤、深入分析,挖掘問題存在的根源和症結,舉(ju) 一反三,立整立改。”市衛生健康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市衛生健康委下屬的市醫療服務評價(jia) 和指導中心緊緊圍繞“三難”“三長一短”等問題,從(cong) 患者視角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提升群眾(zhong) 就醫感受新路徑、新方法。
該中心行風與(yu) 投訴科科長馮(feng) 括介紹,之前涉及醫療機構的問題投訴涉及14方麵432類,通過深入開展主題教育,該中心將分類標準優(you) 化重組、化繁為(wei) 簡,橫向建立涵蓋谘詢、製度流程、服務、質量、環境設施、其他六大類25項問題項目;縱向細化患者具體(ti) 訴求打破分類界限確定12個(ge) “就醫體(ti) 驗關(guan) 鍵點”,即停車場、就醫掛號難、等候時間長、秩序混亂(luan) 、排期長、住院難、藥品不足、輸液注射、退費難、膳食配餐、溝通告知及院內(nei) 環境。
通過橫縱結合,搭建起二維立體(ti) 訴求分類體(ti) 係,方便精準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就以等候時間長來說,有的發生在門急診點位,有的發生在檢查檢驗或取藥點位,通過二維分類體(ti) 係就可以實現問題細分,讓訴求管理精準、效率提升。
“我們(men) 通過對門急診等候時長的監測、群眾(zhong) 訴求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及時發現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了解剖析群眾(zhong) 訴求,探索合理、高效解決(jue) 路徑,全方位提升患者就醫感受。”馮(feng) 括說。
馮(feng) 括舉(ju) 例說,該中心4月共匯總分析典型案例23例,涉及等候時間長、預約掛號難、門急診等方麵。有位患者投訴第五中心醫院兒(er) 科,他4月11日21時帶孩子到該院看急診,但大夫告知需要等待2小時,必須將普診患者看完才行,對此表示不能理解。通過調查,第五中心醫院兒(er) 科夜間急診確實存在人手不足問題,該院通過整改增加了1名兒(er) 科急診出診醫生,並將門診結束時間由20時延長至22時,還增加1名分診人員,使得急診情況得到明顯好轉。
記者從(cong) 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主題教育開展以來,4月份群眾(zhong) 訴求總量較3月份下降10%,患者投訴回複率和辦結率均達到100%。
據了解,為(wei) 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持續提升就醫感受,市衛生健康委將繼續聚焦預約掛號難、現場加號難、取藥難、家醫入戶難、谘詢難、檢查難等問題,以醫院管理、門診、急診、護理、藥學、檢驗、放射等質控中心為(wei) 主導,深入調查研究,通過暗訪對門急診、服務態度、等候時長等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