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鄉村特色產業新動能(做好鄉村“土特產”文章)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
記者采訪發現,各地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建成產(chan) 業(ye) 、形成集群,“菜籃子”更充盈,“果盤子”更豐(feng) 富,一個(ge) 個(ge) “鄉(xiang) 字號”“土字號”創響,產(chan) 業(ye) 發展向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轉變,政府服務由注重支持生產(chan) 向支持產(chan) 業(ye) 後端延伸,利益聯結向全產(chan) 業(ye) 鏈利益合理分享轉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打出“綠色牌”,延長產(chan) 業(ye) 鏈,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亮品牌、漲身價(jia)
黑龍江省湯原縣的稻田裏,機聲轟鳴,幾台無人插秧機正在作業(ye) 。“寒地、黑土、山泉,湯原大米是合作社發展的底氣。”靠著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的好招牌,香蘭(lan) 鎮慶豐(fe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初誌國發起成立水稻種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戶。
為(wei) 保證大米品質,初誌國邀請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專(zhuan) 家現場指導,傳(chuan) 授綠色種植新技術,農(nong) 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機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防控水稻病蟲害。“綠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鼓腰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5萬(wan) 元。”初誌國說,目前合作社共有綠色水稻示範田555畝(mu) ,有機水稻示範田105畝(mu) 。
“種有機稻已經第五年了,我們(men) 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豐(feng) 慶然大米,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稻訂單多了不少。”初誌國說,按照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預計2025年,慶豐(feng) 村將發展有機水稻2525畝(mu) ,平均每畝(mu) 增加效益466元,人均增收2566元,輻射全村水田麵積98%以上。
走進離合作社不遠的大米生產(chan) 工廠,記者看到稻穀先進入機器清理,灰塵、雜質很快被自動分離,隨後進入烘幹機烘幹,經過碾米、拋光後,晶瑩剔透的大米裝袋封口後整裝待發。
“湯原大米”是湯原縣的特產(chan) ,當地積極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縣水稻種植麵積105萬(wan) 畝(mu) ,大米加工企業(ye) 38家,12家企業(ye) 獲批使用‘湯原大米’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識,水稻種植麵積達到了89.7萬(wan) 畝(mu) ,水稻總產(chan) 量45.4萬(wan) 噸,產(chan) 值10.9億(yi) 元。”湯原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李明坤介紹。
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是關(guan) 鍵。田間連車間,更多“原字號”變成“深字號”。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19.14萬(wan) 億(yi) 元、增長3.6%左右,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72%,到2025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有望達到80%。
“辣椒之鄉(xiang) ”山東(dong) 省武城縣,在中椒英潮、馨賽德等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帶動下,打造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辣椒年加工能力在20萬(wan) 噸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85%。鮮椒醬、辣椒食品、辣椒預製菜等產(chan) 品深受市場歡迎,直接帶動2萬(wan) 餘(yu) 人就業(ye) 。
鮮椒醬生產(chan) 車間裏,工人正操作機器對辣椒進行清洗、粉碎、熬製、灌裝。“鮮辣椒每公斤10塊錢左右,做成鮮椒醬後,一罐50克裝的辣椒醬可以賣到5塊錢,價(jia) 值大幅提升。”中椒英潮辣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趙剛說,目前辣椒深加工產(chan) 品暢銷35個(ge) 國家和地區。
讓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產(chan) ”變身形態各異的商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今年要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提升行動,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業(ye) 態。支持龍頭企業(ye) 在縣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產(chan) 能,發展一批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
利益聯結緊,產(chan) 銷對接暢,讓更多特色產(chan) 業(ye) 長成富民產(chan) 業(ye)
四川省青神縣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園裏,一筐筐柑橘通過輸送機進入洗果、風幹、分選自動化生產(chan) 環節。近年來,青神縣完善冷鏈物流服務,柑橘綜合產(chan) 出效益提高10%以上,保障果農(nong) 穩定增收。
高台鎮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把自家果園托管給百家椪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從(cong) 種植到施肥用藥、修枝除草,再到水果銷售,一條龍全部由合作社包了。徐桂枝說:“以前每畝(mu) 果園能賺5000元,交給合作社托管後,每畝(mu) 果園能賺7000多元,省時省力,效益高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像百家椪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已成為(wei) 當地柑橘產(chan) 業(ye) 發展主力軍(jun) ,柑橘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已實現全覆蓋。“以前銷售柑橘是單打獨鬥,市場信息不靈,種了好果卻賣低價(jia) 。現在政府搭台幫我們(men) 與(yu) 市場對接,銷售渠道打開了,果子價(jia) 格上去了。”果農(nong) 李安國說。
產(chan) 銷對接順暢,“才下枝頭,就上餐桌”。青神縣通過持續舉(ju) 辦椪柑節、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等活動,組織新型經營主體(ti) 參加農(nong) 博會(hui) 、果蔬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等,與(yu) 江南菜蔬批發市場、百果園等30餘(yu) 家大型商超、渠道商開展產(chan) 銷對接,建立穩定供應關(guan) 係,讓枝頭鮮果連接大市場。
前不久,河南省夏邑縣在北嶺鎮西瓜種植基地舉(ju) 辦西瓜文化節,拉開了20萬(wan) 畝(mu) 西瓜的銷售序幕。“夏邑西瓜”是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當地為(wei) 做好西瓜“土特產(chan) ”大文章,培育西瓜種植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312家,設置128個(ge) “夏邑西瓜”直銷點,從(cong) 業(ye) 人員12萬(wan) 人。
一大早,夏邑縣北嶺鎮西瓜種植基地裏,種瓜能手張興(xing) 抗和妻子忙了起來,看著一車車又大又圓的西瓜裝車,夫妻倆(lia) 臉上露出笑容,“今年行情穩定,上車價(jia) 格每斤2元左右,俺這20畝(mu) 西瓜預計純收入20多萬(wan) 元。”張興(xing) 抗說。
在西瓜代辦點,滿載西瓜的車隊伍整齊有序。過秤、驗瓜、包裝、上車,“夏邑西瓜”被發往全國各地。“目前,一天能收購10萬(wan) 斤左右,主要發往上海、福建、湖南。”西瓜經紀人武統樂(le) 說。
一根西瓜藤,結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累累碩果:“夏邑西瓜”品牌價(jia) 值達25.53億(yi) 元,帶動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要在聯農(nong) 帶農(nong) 上下功夫。山西的小黃花、陝西的蘋果、廣東(dong) 的荔枝……各地加快構建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搭建產(chan) 銷對接平台、做優(you) 物流銷售服務,創新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ye) ,通過“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企業(ye) +家庭農(nong) 場”模式,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闖市場,讓特色產(chan) 業(ye) 長成富民產(chan) 業(ye) 。目前全國每個(ge) 脫貧縣都培育了2至3個(ge) 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近3/4的脫貧人口與(yu) 新型經營主體(ti) 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guan) 係。
向產(chan) 業(ye) 融合要效益,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條,帶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
“這是咱們(men) 寧陵金頂謝花酥梨,酥脆多汁,喜歡的抓緊下單啦”……河南省寧陵縣電商產(chan) 業(ye) 園直播基地裏,30多名直播員向網友推薦酥梨等農(nong) 產(chan) 品。附近的農(nong) 產(chan) 品雲(yun) 倉(cang) 和物流分揀中心裏,工人也忙著打包、裝車,將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運往各地。
借助國家級電商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寧陵酥梨搭上互聯網快車。目前,寧陵縣電商產(chan) 業(ye) 園已開設網店1000多家,通過園區電商平台,銷售高峰期僅(jin) 酥梨產(chan) 品一天銷量就可達到10餘(yu) 萬(wan) 單。寧陵縣每年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的酥梨達1.2億(yi) 斤。
小小的梨子長成大產(chan) 業(ye) 。“寧陵縣酥梨種植麵積穩定在22萬(wan) 畝(mu) ,總產(chan) 值15億(yi) 元;酥梨畝(mu) 產(chan) 超萬(wan) 斤、梨農(nong) 人均收入2.6萬(wan) 元。”寧陵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趙亞(ya) 說,酥梨是全縣脫貧主導產(chan) 業(ye) ,直接帶動6萬(wan) 多群眾(zhong) 增收,是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
在寧陵,梨不光能吃,還能看。每年梨花開時,22萬(wan) 畝(mu) 梨園競展美景,人在園中走,如在畫中遊;每到秋季,碩果滿枝,遊客紛至遝來。石橋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呂海濤說:“舉(ju) 辦梨花節、采摘節,發展鄉(xiang) 村休閑生態遊,萬(wan) 畝(mu) 梨園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鼓起腰包。”
以梨為(wei) 媒,寧陵每年吸引80餘(yu) 萬(wan) 遊客前來觀光,帶動旅遊、餐飲、民宿等發展,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寧陵縣順勢出台政策,鼓勵農(nong) 戶開辦農(nong) 家樂(le) 、小吃店、采摘園,拓寬就業(ye) 增收渠道。劉花橋村村民魏道禮在路邊開設采摘園,賣特色小吃,年增收兩(liang) 萬(wan) 多元。
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引導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進一步夯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基礎,激活發展新動能。今年一季度,全國新批準創建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0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農(nong) 業(ye) 園區建設提檔升級。
在黑龍江省方正縣,總投資5000萬(wan) 元的方正銀鯽現代漁業(ye) 園區正在加快建設。該項目集科研、生產(chan) 、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建成後,可年產(chan) 方正銀鯽“夏花”5億(yi) 尾。
方正縣漁業(ye) 資源豐(feng) 富,方正銀鯽出肉率高、抗病力強、生長快、個(ge) 體(ti) 大,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連續多年推介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站在方正銀鯽原種場魚塘邊,負責人李廣春雙手捧著色如銀錠的鯽魚,臉上綻開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時機好好幹。”
為(wei) 了讓方正銀鯽更快走向市場,李廣春在縣裏扶持下,積極與(yu) 大專(zhuan) 院校、企業(ye) 等合作,從(cong) 提高科技含量、擴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強原種場的生產(chan) 和推廣能力。目前原種場養(yang) 殖麵積285畝(mu) ,年產(chan) 方正銀鯽“水花”1億(yi) 尾,原種“夏花”5000萬(wan) 尾,輻射帶動養(yang) 殖戶500多戶,發展養(yang) 殖麵積4萬(wan) 多畝(mu) ,產(chan) 值2000萬(wan) 元以上。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今年將大力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突出“土特產(chan) ”要求,實施全國鄉(xiang) 村重點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建立完善工作推進體(ti) 係,加快農(nong) 業(ye) 全鏈條升級。支持建設一批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推介一批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重點鏈和典型縣。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6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