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精準化服務擴內需(記者手記)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於(yu) 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複,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筆者近期到分處東(dong) 、中、西區域的3個(ge) 省份調研,從(cong) 車間到田野,從(cong) 數字到實效,充分感受到了各類經營主體(ti) 努力向上生長的勁頭。
進一步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複性的,內(nei) 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麵臨(lin) 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更好服務於(yu) 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基層一線的實踐,給出了一些啟示。
瞄準擴大內(nei) 需新增長點,加強政策供給。2022年,相關(guan) 部門出台規定,明確了輕型牽引掛車這一類車型定義(yi) 及所需C6駕駛資質,這意味著,人們(men) 想要體(ti) 驗房車,不必全都購買(mai) 一體(ti) 式房車,擁有符合標準的普通私家車和相應駕照,加掛拖車即可。就是這個(ge) 政策,讓生產(chan) 掛拽拖車連杆零件“球頸接臂”的湖北省宜都市仝鑫精密鍛造有限公司,去年至今效益倍增。眼下,在地方財政、金融信貸政策支持下,這家企業(ye) 正建設新產(chan) 業(ye) 園,擴產(chan) 能、上台階。可見,在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過程中,政策供給的改革創新至為(wei) 關(guan) 鍵。梳理我們(men) 的“供給側(ce) ”,看看還有哪些像小拖車般等待“上路”的需求,財稅政策可加力予以釋放。
圍繞新動能發力重點,強化政策驅動。人才是第一資源,跑出創新加速度、增強發展新動能,需要更好激發科研院所和企業(ye) 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目前,對科技人才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有遞延、分期繳納個(ge) 人所得稅等方式。調研過程中,不少專(zhuan) 業(ye) 人士也提議,加大對高科技人才的稅優(you) 力度,與(yu) 近年來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優(you) 政策等形成呼應,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
科學研判風險點,提升政策協同性。把專(zhuan) 項債(zhai) 用作項目資本金拉動民間投資,用PPP(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方式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以財政貼息、擔保撬動銀行信貸……從(cong) 調研看,目前一些地方都注重通過加強財政與(yu) 金融、產(chan) 業(ye) 、科技等政策聯動,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杆效應。對此,要健全協同監管機製,強化資產(chan) 負債(zhai) 約束。擴投資、上項目必須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兼顧短、中、長期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做到科學協同。要杜絕“一哄而上”或“一哄而散”的非理性投資衝(chong) 動,避免在部分行業(ye) 形成新的閑置資產(chan) 和過剩產(chan) 能,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