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大力發展量子信息、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
量子科技“開花結果”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千公裏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全國規模最大的量子城域網“合肥量子城域網”、“祖衝(chong) 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一係列享譽世界的量子科技成果相繼誕生,合肥已崛起為(wei) 量子科學研究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雙高地”。
近日,記者在合肥高新區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nei) 看到,量子保密通話、量子智能執法儀(yi) 、量子安全智能高清布控球等一批量子設備正集中展示。
早期,當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量子”為(wei) 何物時,合肥就敏銳地預見到這一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應用前景,支持啟動了全球第一個(ge) 大規模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合肥市相關(guan) 政府部門則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量子保密通信用戶。
“國盾量子曾麵臨(lin) 著核心器件小型化、終端產(chan) 品集成化、網絡建設工程化等一係列技術難題,還包括元器件的短缺問題。”科大國盾量子總裁應勇介紹,比如量子通信設備中一個(ge) 核心器件——“雪崩光電二極管”,該器件當時主要靠外國廠商供貨,不僅(jin) 供貨不穩定、交貨周期長,良品率也不高。得知這一情況後,安徽省、合肥市相關(guan) 部門主動牽頭搭線,國盾量子和國內(nei) 優(you) 勢研發機構進行多年的聯合攻關(guan) ,終於(yu) 在2016年完成這一器件的全麵國產(chan) 化替代,並且核心指標比之前進口的提高了五六倍。不僅(jin) 滿足了國內(nei) 研發生產(chan) 量子通信的需求,還可提供給量子計算、量子測量甚至經典光電領域。
近年來,合肥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wei) 契機,製定了《合肥市量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0—2030年)》,在創新支持、成果轉化、試點工程、場景建設方麵多管齊下,培育出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yi) 量子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型企業(ye) ,加速量子科技成果從(cong) “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目前合肥集聚量子核心企業(ye) 19家,上下遊配套企業(ye) 28家。
逐夢“空天”打造地標
空天大數據產(chan) 品、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台、視景仿真可視化引擎……走進位於(yu) 合肥中安創穀的中科星圖公司展廳,高科技產(chan) 品令人大開眼界。
中科星圖是國內(nei) 數字地球行業(ye) 的引領者,持續研發數字地球產(chan) 品和核心技術。中科星圖高級副總裁、星圖地球常務副總裁唐德介紹,作為(wei) 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yu) 地上行業(ye) 應用的承載平台,“數字地球”是一個(ge) 地球的數字模型,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yu) 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能讓人快速直觀地了解地球,還能為(wei) 行業(ye) 賦能,助力社會(hui) 經濟發展。
中科星圖於(yu) 2021年正式落地合肥,在合肥市相關(guan) 部門的幫助下,很快解除了企業(ye) 在技術和產(chan) 品場景應用方麵的後顧之憂。“企業(ye) 的快速入駐,離不開合肥市優(you) 越的營商環境和產(chan) 業(ye) 鏈配套。”唐德說。
記者了解到,合肥市政府高度重視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的發展,出台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目前,合肥擁有眾(zhong) 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逐步完善了以衛星導航、遙感測繪、空間技術等為(wei) 核心的空天信息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等。
為(wei) 了搶占新風口,打造產(chan) 業(ye) 新地標,合肥市出台了《加快推進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從(cong) 上市融資、人才引進、企業(ye) 研發、規模發展、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麵為(wei) 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注入新動力。完成組建50億(yi) 元規模的“安徽省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基金”,打造“基金叢(cong) 林”體(ti) 係,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堅實的投融資保障。
合肥還積極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布局,加快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聚。在衛星、火箭、航空材料、芯片製造、終端設備等領域強化布局,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製造、材料、設備、終端等上下遊領域拓展。
2021年底以來,全市新簽約空天信息類項目達40個(ge) ,協議投資額超300億(yi) 元,匯聚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企業(ye) 、創新平台超80家。中科新圖、航天宏圖、銀河航天、零重力、北航天宇等一批龍頭企業(ye) 相繼落地。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
能寫(xie) 論文、做翻譯、編程序甚至代寫(xie) 情書(shu) 、辭職信……今年人工智能領域最火的莫過於(yu) ChatGPT。在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體(ti) 驗館,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吸引了人們(men) 駐足、體(ti) 驗。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寫(xie) 一篇新聞稿”……話音剛落,隻見電腦屏幕上語音被捕捉並迅速識別,隨後“問題答案”快速顯示出來,令人稱奇。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介紹,科大訊飛於(yu) 2022年12月15日啟動了認知大模型“1+N”專(zhuan) 項攻關(guan) 。“1”就是通用的認知智能大模型,即“訊飛星火”,“N”就是將“訊飛星火”在教育、辦公、汽車、人機交互、醫療等領域進行應用落地。“訊飛星火”擁有多風格多任務長文本生成、多層次跨語種語言理解、泛領域開放式知識問答等7大核心能力,它可以寫(xie) 發言稿、郵件、新聞通稿、營銷方案、商業(ye) 文案、英文寫(xie) 作等不同類型的文本,回答生活常識、科學知識、工作技巧等不同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知識,甚至還能做計算題、代數題、幾何題等不同類型的數學題目。
“訊飛星火”通過5個(ge) 月的快速攻關(guan) 實現上線,背後是科大訊飛集團成建製的研發團隊十多年來對認知智能核心源頭技術和係統性創新的堅守與(yu) 積累。2011年,承建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開發“訊飛語點”;2014年,發布“訊飛超腦”,目標是逐步突破機器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分析歸納、知識表達等技術難點,實現機器從(cong) “能聽會(hui) 說”到“能理解會(hui) 思考”;2017年,獲批承建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2022年,發布“2030訊飛超腦計劃”,提出要讓“懂知識、善學習(xi) 、能進化”的機器人進入每一個(ge) 家庭。目前,“訊飛星火”係統還在不斷迭代優(you) 化過程中。
近年來,以科大訊飛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合肥市依托人工智能國家試驗區、智能語音國家戰新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培育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中科寒武紀等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算力基礎+公共平台+產(chan) 業(ye) ”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鏈不斷完善。
截至2022年底,產(chan) 業(ye) 鏈集聚上下遊企業(ye) 超2000家,其中核心企業(ye) 650家。中國聲穀作為(wei)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集聚的“金字招牌”,先後建成18個(ge) 公共服務平台,集聚企業(ye) 2005家。(湯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