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安徽:創新引領產業能級躍升

發布時間:2023-06-12 16:52:00來源: 安徽日報

  新科技提升企業(ye) 發展效能

  近日,記者走進阜陽市潁泉經開區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隻見機器高效運轉,一條條薄如蟬翼的納米晶軟磁薄帶被生產(chan) 出來。

  “最近我們(men) 都在滿負荷生產(chan) 趕製訂單,產(chan) 品主要是應用在汽車電子和新能源領域。”該公司董事長鄧畢力對記者說,公司是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生產(chan) 的超薄超寬納米晶和新型超薄非晶帶材處於(yu) 世界先進水平。

  2018年,鄧畢力帶領人才團隊和可穩定量產(chan) 的高性能納米晶帶材生產(chan) 技術來到阜陽市潁泉經開區,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技術和應用難題。

  “公司每年超過20%的銷售收入投向研發,先後從(cong) 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招引20多名專(zhuan) 業(ye) 人才,下大力氣進行技術創新研發。”鄧畢力說,現在公司掌握了材料成分研製、材料製備及後處理等一係列核心技術,經過了兩(liang) 輪擴產(chan) ,目前已經具備年產(chan) 3000噸超薄納米晶帶材的生產(chan) 能力,帶動了下遊元器件及終端應用產(chan) 業(ye) 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安徽省加快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製造業(ye) 創新體(ti) 係。堅持把企業(ye) 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推動科技人才、創新平台、儀(yi) 器設備、科技項目、成果獎勵等向企業(ye) 傾(qing) 斜,推動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決(jue) 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ti) 。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雙倍增”行動,目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ye) 達15272家、居全國第8位。

  “別看它個(ge) 頭小,能量卻不小。用它生產(chan) 的半導體(ti) 激光器具有體(ti) 積小、成本低、壽命長等優(you) 勢。”在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安徽格恩半導體(ti) 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水清指著展廳裏的激光外延片說,公司專(zhuan) 注於(yu) 氮化镓激光芯片、高效率紫外芯片、車用大功率照明芯片等生產(chan) ,產(chan) 品應用在激光投影與(yu) 顯示、汽車顯示與(yu) 照明、殺菌消毒、健康醫療、3D打印等領域。

  “我們(men) 通過技術研發,實現了高端化合物半導體(ti) 芯片國產(chan) 化,解決(jue) 國內(nei) 應用端芯片依賴進口的關(guan) 鍵技術問題,推動國內(nei) 高端化合物半導體(ti) 芯片產(chan) 業(ye) 不斷做優(you) 做強。”李水清表示。

  “集聚區”積聚產(chan) 業(ye) 升級勢能

  位於(yu) 中國(蚌埠)傳(chuan) 感穀的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一派繁忙,一個(ge) 個(ge) 黑色的小方塊在工人手中鍵合、裁切、打標……“這是磁性傳(chuan) 感器,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智能製造等多個(ge) 領域。”公司負責人王建國說。

  中國(蚌埠)傳(chuan) 感穀是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建設的智能傳(chuan) 感產(chan) 業(ye) 集聚區,與(yu) 合肥“聲穀”、蕪湖“視穀”並稱安徽省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三穀”。據蚌埠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聞建忠介紹,傳(chuan) 感穀緊扣人工智能與(yu) 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圍繞MEMS晶圓製造能力構築核心優(you) 勢、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著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ti) 最多、傳(chuan) 感器種類最全、產(chan) 值超千億(yi) 的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集群。

  “我們(men) 擁有華東(dong) 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芯動聯科、希磁科技等一批智能傳(chuan) 感器研發設計製造的科研院所和企業(ye) 。”聞建忠說,目前,園區依托現有產(chan) 業(ye) 資源稟賦,抱團發展,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致力於(yu) 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智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集聚區。

  蚌埠市是安徽省傳(chuan) 統老工業(ye) 基地。從(cong) 2021年開始,蚌埠市明確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chuan) 感器、生物化工四大產(chan) 業(ye) 集群作為(wei) 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強市戰略,依托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能級躍升。該市出台了《關(guan) 於(yu) 推動四大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在項目建設、園區配套、金融支持、人才引育、成果轉化、要素保障等方麵給予進一步支持,力爭(zheng) 到2025年,產(chan) 業(ye) 集群規模達到2800億(yi) 元。

  安徽省大力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突破短板領域,做大做強優(you) 勢領域,壯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拓展工業(ye) 互聯網應用。2022年全省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13.8%、占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41.6%。

  安徽貝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和縣一家專(zhuan) 注於(yu) 治療艾滋病、乙肝、新冠等抗病毒藥物領域的化學藥物研發、生產(chan) 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e) 。

  “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下,通過對原料藥生產(chan) 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淘汰耗能高、排放不達標、工藝落後的生產(chan) 設備,積極采用‘三合一’、螺杆真空泵等生產(chan) 效率高和節能環保的生產(chan) 設備,積極提高生產(chan) 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貝克製藥公司董事長王誌邦說。

  近年來,太和縣聚焦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推進現代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引進、培育醫藥企業(ye) 598家,其中規上企業(ye) 91家。形成了以製劑和化學原料藥為(wei) 主體(ti) ,以現代中藥、藥用輔料包材、醫藥物流為(wei) 配套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全循環”激發綠色發展動能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

  在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基地,秸稈、廚餘(yu) 垃圾、糞汙經過淨化、提純、液態後,“重獲新生”成為(wei) 綠色清潔能源。目前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項目每天“吞”入800噸廢棄物、“吐”出約3.5萬(wan) 立方米天然氣和400噸有機肥。

  阜南縣推動農(nong) 業(ye) 有機廢棄物全利用、縣域利用全覆蓋、複合利用全循環“三全”利用模式,在全縣建立8個(ge) 生物天然氣生產(chan) 站,建設1個(ge) 中心站,鋪設270公裏主幹管網,統籌調度8個(ge) 站點生產(chan) 的生物天然氣。目前,該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96.5%,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6%。

  “該項目以多維可控生物天然氣技術體(ti) 係為(wei) 主體(ti) ,以整縣域全量化處理模式為(wei) 支撐,有效解決(jue) 了農(nong) 業(ye) 廢棄物處理、天然氣輸送、有機肥供應等難題,探索出了全域農(nong) 業(ye) 廢棄物生態循環經濟發展多元化的處理模式。” 林海生態公司總經理助理郭中偉(wei) 說。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動“三個(ge) 轉變”,即由以環境汙染防治為(wei) 主向環境汙染防治與(yu) 生態保護修複並重轉變,由以減汙為(wei) 主向減汙降碳協同增效轉變,由以環境保護為(wei) 主向高水平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轉變。

  位於(yu) 界首市的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演繹著一場化學魔法:“吃”進廢舊鉛蓄電池,“吐”出製造鉛蓄電池所需的材料。1噸重的廢舊鉛蓄電池,經過多道工序,可生產(chan) 出630公斤再生鉛、100公斤硫酸、70公斤聚丙烯塑料等,全流程綠色無汙染,主材料鉛的綜合回收率達99.3%。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武鈞告訴記者,通過集中處理利用,有效減少了散落在各地蓄電池產(chan) 生的麵源汙染。同時通過將生產(chan) 中產(chan) 生的廢酸、廢氣、廢水、廢渣集中回用,生產(chan) 副產(chan) 品,實現了資源可循環利用。(湯 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