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融合發展
核心閱讀
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不斷發展普惠型養(yang) 老服務。開辦社區老年食堂、推進適老化改造、把專(zhuan) 業(ye) 照護送進家門……機構、社區和居家三種養(yang) 老模式相協調,讓老年人在家中、在社區就能享受到更加精細、多元的服務。
物美價(jia) 廉愛心餐、貼心的適老化設施、足不出戶還能享受專(zhuan) 業(ye) 的醫療照護服務……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以發展普惠型養(yang) 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網絡、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為(wei) 重點,通過“專(zhuan) 業(ye) 機構支撐+適老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模式,持續推進養(yang) 老機構服務社會(hui) 化,提升養(yang) 老服務可及性、便利化,讓老人享受到更加精細、多元的養(yang) 老服務。
“幸福食堂”開到家門口
“走,咱們(men) 今天還是下館子去!”這天上午11點,在石家莊市北方設計研究院第四生活區,65歲的辛明珠拉上4歲的孫子,再招呼上幾位老鄰居,一起來到小區內(nei) 的“幸福食堂”吃午餐。
這間“幸福食堂”設在青園街第三社區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內(nei) 。幹淨寬敞的餐廳內(nei) ,雞腿、炒肉絲(si) 、大鍋菜等四菜一湯葷素搭配,再配上熱氣騰騰的米飯饅頭,一頓飯下來不過12元。如果想吃點新鮮花樣,還有餃子、麻辣燙等可以現場加工。“上了年紀,來這吃飯省心還省事!”辛明珠感慨道。
飯後,將孫子送到兒(er) 童活動區玩耍,辛明珠則和幾位老鄰居在一旁嘮起了嗑。“飯菜幹淨可口,價(jia) 格還便宜,在這吃飯舒坦!”80歲的宋秀英老人說,自打“幸福食堂”開張後,她隔三差五就會(hui) 來吃上一頓,臨(lin) 走時還會(hui) 給腿腳不便的老伴捎上一份。“有了‘幸福食堂’,再也不用為(wei) 吃飯的事發愁了!”
“我們(men) 社區60歲以上的居民占常住總人口的1/3,如何解決(jue) 他們(men) 的養(yang) 老需求,是我們(men) 一直考慮的問題!”青三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呂科芳介紹,這座黨(dang) 群服務中心於(yu) 2022年2月投用,由一座廢舊的車棚改造而成,為(wei) 破解老人吃飯難題,社區引入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在其中開辟了“幸福食堂”,提供午餐和晚餐,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均可以享受用餐折扣。“另外中心內(nei) 還設有黨(dang) 建陣地、文化陣地、托幼陣地等板塊,提供幼兒(er) 看護、健康理療及上門家政等服務,定期還會(hui) 組織文娛活動,全方位滿足老人的需求。”呂科芳說。
不僅(jin) 是青三社區,如今在石家莊市,來社區內(nei) 的“幸福食堂”吃上一頓助老餐,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兒(er) 。
在石家莊市長安區建明小區,一座由區黨(dang) 建惠民資金打造的“幸福食堂”於(yu) 今年2月正式開放,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餐享受折扣,一日三餐最多隻需花費19元,9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完全免費,每天來就餐的老人絡繹不絕。“自從(cong) ‘幸福食堂’開張後,我和老伴一天三頓都來這裏吃,比在家做飯省事多了。”72歲的居民趙淑婷說。
近年來,石家莊市全麵推廣建設“助餐工程”,重點解決(jue) 老人“吃飯難”,通過提供為(wei) 老便民助餐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幸福滋味”。截至目前,石家莊已建成老年食堂81個(ge) ,基本實現了街道養(yang) 老助餐全覆蓋。
適老化改造帶來便利
家裏的地麵進行了防滑處理、床邊加裝了可移動扶手和智能床帶、衛生間也配備了沐浴椅、防護墊……日前,走進劉煉鋼老人位於(yu) 石家莊市新華區大安舍村春風五巷的家,一組組貼心的適老化設施讓房間充滿了暖暖的細節感。
劉煉鋼老人今年65歲,因為(wei) 腦出血患有術後偏癱綜合征行動不便。不久前,新華區民政局根據他提出的申請為(wei) 其家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解決(jue) 了長期以來讓一家人頭疼的難題。
“以前最操心的就是他的起居問題,現在床邊和廁所有扶手起身方便,就連沐浴都配備了沐浴椅。我們(men) 也不用時刻提心吊膽了!”說起適老化改造為(wei) 家裏帶來的一係列新變化,劉煉鋼的老伴王淑姐連連豎起大拇指。
“一分錢不用花,都是政府出錢給做的改造,這些變化看著小,但對我們(men) 老人而言非常有用。”劉煉鋼也樂(le) 嗬嗬地說道。
為(wei) 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安全,近年來,石家莊市積極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滿足老年人生活起居、康複護理等需求。
“適老化改造主要是為(wei) 了解決(jue) 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增強老人生活便利性和舒適性。”石家莊市民政局副局長黃少華介紹,2023年,石家莊市將遴選出5285戶實施適老化改造,重點支持最基礎、最急需、最迫切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ti) 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需求。
改造采用政府補貼方式進行,包括地麵改造、臥室改造、衛生間改造、老年用品配置等7個(ge) 基礎項目。此外,改造對象還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如自動報警器一類自費的適老化改造項目或產(chan) 品。
老年人家庭可根據住房現狀、護理能力、實際需求自主選擇改造項目,自願向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提出改造申請。通過後,縣級民政部門會(hui) 委托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機構上門對家庭生活空間、老年人生活能力、家庭照護能力等方麵進行綜合評估,協商指導老年人家庭選擇最適合的方案進行改造。方案經民政部門審核後,交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改造施工和適配。“我們(men) 會(hui) 根據‘一戶一檔’的原則建立改造檔案,做到完工一戶、驗收一戶、交付一戶;10月底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黃少華說。
照護服務一鍵上門
年過六旬的蔡新國居住在石家莊市新華區田家莊南區,因腦血栓後遺症,一直癱瘓在床。幾天前,他突然感到喘不上氣,還渾身出汗。“當時心裏有些害怕。”蔡新國說,想起了脖子上掛著的“一鍵式”呼叫設備,他趕緊按了下去,不到15分鍾,醫護人員就上門了。
量血壓、做心電圖、詢問用藥史……醫護人員仔細檢查,發現是過量服用降壓藥導致的胸悶氣短。聽了醫護人員的診斷,蔡新國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有專(zhuan) 業(ye) 的醫療服務隨時上門,在家養(yang) 老也放心。”
2022年1月,石家莊市新華區智慧養(yang) 老信息平台設立,引入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機構負責運營,通過家庭養(yang) 老床位建設補貼資金,為(wei) 老人居所安裝智能設備、進行信息化改造,提供緊急呼叫、異常預警等遠程監測照護服務。
“老人身上以及各房間都能安裝‘一鍵式’呼叫設備,按下按鈕,平台接到報警信息即可就近安排醫護人員上門。”新華區智慧養(yang) 老信息平台負責人賀利剛說,目前,平台建立檔案錄入3472位老人,服務覆蓋35個(ge) 社區,累計為(wei) 800餘(yu) 個(ge) 家庭提供健康保障。
近年來,為(wei) 滿足老年人“養(yang) 老不離家”需求,石家莊市通過“專(zhuan) 業(ye) 機構支撐+適老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模式,構建家庭、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讓老人居家養(yang) 老不發愁。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養(yang) 老床位3500張,2023年計劃新建家庭養(yang) 老床位1000張,並給予每張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每月200元的運營補貼。
“咚咚咚”,上午9點,河北普愛居家服務團隊護理人員魏海燕準時敲響了張大爺家的大門。“大爺,小魏來給您按摩啦……”
家住石家莊市橋西區東(dong) 裏街道警苑社區的張俊傑,年過六旬,行動不便,常年坐在輪椅上,肌肉萎縮嚴(yan) 重。自2021年6月起,專(zhuan) 業(ye) 護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定時上門給他提供按摩服務。張俊傑說:“政府每月給發補貼,孩子在手機上幫我下單,很快工作人員就能上門服務,大大方便了我們(men) 這些老年人!”
“自2015年開始,石家莊市內(nei) 六區實施‘六類’困難老年人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補貼製度,每月發放100—500元補貼金,用於(yu) 居家上門為(wei) 老服務。”石家莊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科科長孫慧介紹,補貼金直接發放到困難老年人的電子賬戶,老人通過“孝心到家”APP可直接使用,隻要線上下單,就能享受生活照料、康複保健、文化娛樂(le) 、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多種服務。
“近年來,我們(men) 通過開展家庭養(yang) 老床位試點工作,創新發展居家養(yang) 老模式,在推進機構、社區和居家養(yang) 老服務融合發展下,把家庭改造成‘沒有圍牆的養(yang) 老院’,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zhuan) 業(ye) 照護服務。”黃少華說,他們(men) 今後將以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為(wei) 重點,立足養(yang) 老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養(yang) 老服務健康發展,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2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