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烏梁素海
烏(wu) 梁素海是鑲嵌在黃河“幾字彎”頂部的一顆璀璨明珠,蒙古語意為(wei) “紅柳湖”。它是全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是中國北方多個(ge) 生態功能交匯區,也是控製京津風沙源的天然生態屏障。
世界環境日剛過,我約上幾個(ge) 環保誌願者前往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品讀烏(wu) 梁素海的初夏之美。
離湖岸還有一段距離,我們(men) 已感受到涼爽的風從(cong) 搖曳的蘆葦尖上漫過來,輕盈地蕩起一波又一波純淨的綠意。
我曾遊覽過許多山河湖泊,唯有烏(wu) 梁素海讓我感到親(qin) 切與(yu) 震撼。不僅(jin) 因為(wei) 它與(yu)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黃河、烏(wu) 拉山國家森林公園、陰山山脈、烏(wu) 拉特草原、河套平原等一起,組成了一個(ge)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體(ti) ,更因為(wei) 我生長在這裏,對它有著天然的親(qin) 切感,還親(qin) 眼見證了它一點點變好的艱辛曆程。
過去,烏(wu) 梁素海曾多次出現大麵積黃藻,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持續了近5個(ge) 月。水質也越來越差,最嚴(yan) 重時周邊村民常在湖麵上看到死鳥、死魚,村民們(men) 關(guan) 著門窗都能聞到湖水散發的陣陣臭味。2019年,巴彥淖爾市啟動烏(wu) 梁素海湖區生態天眼智慧監管項目,對相關(guan) 區域進行高空大場景視頻監控,並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控烏(wu) 梁素海流域水體(ti) 水質情況。
烏(wu) 梁素海的生態一天天好起來。據巴彥淖爾市水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烏(wu) 梁素海湖區整體(ti) 水質已由2010年的地表水劣Ⅴ類,達到現在地表水Ⅴ類,局部水域已達Ⅳ類。建立了灌區節水、黃河汛期補水、應急生態補水相統籌的多元化生態補水機製,加強烏(wu) 梁素海水資源優(you) 化調度,分時分量向烏(wu) 梁素海生態補水,保障烏(wu) 梁素海生態需水量。
站在水邊遠眺,此刻的烏(wu) 梁素海波光粼粼,朝霞與(yu) 百鳥齊飛,這一湖闊水清的景象帶給我的不僅(jin) 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振奮。在湖邊漫步,我似乎能聽到它生態脈搏跳動的有力節奏。
早晨的烏(wu) 梁素海寧靜柔美,陽光下,青山、綠草、碧波、水鳥渾然一體(ti) ,宛如一幅清麗(li) 的水彩畫。聽著同行的環保誌願者講述當地治理山水林湖草沙的動人故事,我心中升騰起深深的敬意。
這時,成片的蘆葦蕩漸漸蘇醒。陽光在蘆葦蕩的縫隙間跳躍,輕柔蕩漾的水波喚起湖區一天的活力。白琵鷺、疣鼻天鵝、灰雁、白眼潛鴨、大白鷺、草鷺、蒼鷺、夜鷺、赤麻鴨、翹鼻麻鴨、鸕鶿……鳥兒(er) 們(men) 開始了新的一天,它們(men) 在碧波、蘆葦間起落、歌唱,舞姿優(you) 美、啼鳴婉轉,繪就了一幅動人的晨景圖。
烏(wu) 梁素海一片生機與(yu) 活力。我們(men) 在湖區一路走,一路看。
湖岸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裏綠意盎然。近年來,湖區通過土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推動科學灌溉,改善農(nong) 田小氣候,提高土壤肥力,取得顯著效果。大佘太酒廠負責人吳海計劃在濕地周邊種植萬(wan) 畝(mu) 紅高粱,促進現代農(nong) 業(ye) 、釀酒業(ye) 與(yu) 旅遊業(ye) 融合發展。
呂少宮是湖區一名退休教師,在他的記憶中,昔日的湖水曾散發著難聞的氣味,不得已舉(ju) 家搬遷。如今,水清了,鳥兒(er) 飛回來了。幾年前,他重返故地,利用濕地溫潤的氣候種植綠色蔬菜、培育菌類,發展綠色食品產(chan) 業(ye) ,將來還打算發展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
羅躍忠是一名攝影師,十幾年來,他一直關(guan) 注著烏(wu) 梁素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拍攝了近10萬(wan) 張各類鳥的照片。他和濕地的所有護鳥人一樣,將濕地260多種鳥類視為(wei) 珍寶,悉心嗬護。
一次例行巡邏,羅躍忠通過高倍望遠鏡意外發現,灘塗上,一隻疣鼻天鵝耷拉著翅膀。他馬上意識到,這是隻受傷(shang) 的天鵝。羅躍忠立刻聯係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前來救治。在他們(men) 的精心嗬護下,這隻疣鼻天鵝很快康複。羅躍忠心中歡喜,並將這隻疣鼻天鵝取名為(wei) “躍躍”。每年,“躍躍”和同伴一起從(cong) 烏(wu) 梁素海起飛,經山西、河北、天津等地,到山東(dong) 東(dong) 營黃河口濕地棲息越冬,然後再回到烏(wu) 梁素海生育、換羽。在“躍躍”離開烏(wu) 梁素海疣鼻天鵝繁育基地的日子裏,羅躍忠始終牽掛著它。
在過去的3000多個(ge) 日子裏,羅躍忠目睹了天鵝種群從(cong) 10年前的60多巢發展到現在的近500巢,每巢雛鳥的成活率也由2隻提升到6隻,有時可達10隻左右。每當看到這群神態各異、叫聲婉轉清麗(li) 的湖中精靈,羅躍忠都覺得自己護鳥、觀鳥、拍鳥的日子充滿了甜蜜與(yu) 幸福。
遊覽途中,我們(men) 遇見一名“漁二代”。他正靜靜地注視著闊大的烏(wu) 梁素海水麵,憶起這裏曾是沙丘、荒灘、鹽堿灘,眼前,水麵上百鳥翔集、蘆葦蒼翠,水中群魚暢遊。他笑嗬嗬地介紹:“這些年,我家經營起漁家樂(le) ,來觀光度假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men) 在這裏喝的是生態水,吃的是生態糧,掙的是生態錢。我真正懂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含義(yi) 。”說完,他輕輕哼唱起烏(wu) 拉特民歌《鴻雁》。
在他悠揚的歌聲中,我們(men) 與(yu) 烏(wu) 梁素海道別。陽光燦爛,灑向湖麵,成群的鳥兒(er) 自顧自地漫步、覓食、嬉戲。我們(men) 彼此約定,待到盛夏時節,再來烏(wu) 梁素海看不一樣的生態畫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6月14日 第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