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職業專長 滿足居民需要
“這是南二區32號、33號樓附近,由於(yu) 未規劃停車位,越來越多的住戶將車停在小區西門,造成消防通道堵塞,存在安全隱患。”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dong) 河區楊圪塄街道鑫光社區,居民朱豔茹拿起手機,將眼前的一幕拍攝後上傳(chuan) 至社區網格群。
很快,在社區黨(dang) 委的指導下,小區業(ye) 委會(hui) 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民意調查,最終按照居民代表統一表決(jue) ,將32號、33號樓門前空地改造成停車位。隱患被消除,通道不再堵,居民們(men) 不住地稱讚。
朱豔茹作為(wei) 街道誌願服務隊成員,自2017年隊伍剛成立時就加入了。誌願服務隊成員大都是黨(dang) 員居民。“大家生活在這裏,了解社情民意,又來自各行各業(ye) ,能夠充分發揮各自作用,通過記錄身邊的人和事,宣傳(chuan) 政策法規,弘揚凡人善舉(ju) ,解決(jue) 群眾(zhong) 困難。”朱豔茹告訴記者。
基層治理千頭萬(wan) 緒、事無巨細,對於(yu) 楊圪塄街道尤其如此。居民5.3萬(wan) 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高,住宅區人口密度大,基層治理麵臨(lin) 考驗。
如何破解治理難題,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楊圪塄街道黨(dang) 工委創新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調動轄區黨(dang) 員和居民的積極性,打造黨(dang) 建服務品牌,把話筒交給基層,把鏡頭留給群眾(zhong) ,通過鏡頭記錄轄區的大事小情,上傳(chuan) 至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電視牆或新媒體(ti) 平台,開展好環境治理、誌願服務、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實現從(cong) 社會(hui) 管理到社會(hui) 治理。
“你家衛生間漏水,都滲透我家房頂了。”“我家做了防水,你咋證明是我家漏的?”前不久,在楊圪塄街道南嘉園社區南三小區13號樓,住在308的吳大姐和樓上408的韓先生因為(wei) 漏水問題吵了起來。得知情況後,誌願服務隊成員李文和趕到現場,“沒多大的事,我是水暖工,管道漏水我給你們(men) 免費修。”李文和笑道,通過熟練操作,很快便將破損的管道修好了。
對於(yu) 鄰裏之間的小事,誌願服務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職業(ye) 專(zhuan) 長,能解決(jue) 的事盡力解決(jue) ;對於(yu) 矛盾糾紛等“疑難雜症”,每月15日組織召開民情懇談會(hui) ,邀請居民代表與(yu) 相關(guan) 職能部門一起坐在攝像機前“開方下藥”,通過直播互動議事,圓滿處理了147起投訴問題,矛盾調解率和滿意率達100%。
“有事就找誌願服務隊!”如今,在楊圪塄街道,這句話成了大家的共識。誌願服務隊也由最初的15人成長為(wei) 由黨(dang) 員、物業(ye) 人員、熱心居民等126人組成的隊伍。在鏡頭裏,不僅(jin) 有鄰裏間的大事小情,更記錄了居民群眾(zhong) 幸福的點點滴滴。
“東(dong) 河區將繼續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著力把基層黨(dang) 組織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以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hui) 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推動形成多元共治、多方參與(yu) 、多方聯動、多措並舉(ju) 的良好治理格局。”東(dong) 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程利翔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3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