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發有為 推動高質量發展】山西省打造新型研發機構 探索科研與產業雙輪驅動
山西北大碳基薄膜電子研究院、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近日通過認定,成為(wei) 我省2023年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截至目前,全省28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4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以改革激活力,全方位盤活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成為(wei) 科技成果助推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最強勁的“引擎”。
新型研發機構一端連接前瞻技術,一端連接應用市場,是打通技術到產(chan) 業(ye) 的通道。坐落在晉城市的光機電產(chan) 業(ye) 研究院2020年5月掛牌運行。該研究院瞄準納米材料與(yu) 器件、半導體(ti) 光電材料與(yu) 器件、光機電集成技術與(yu) 重大應用三大方向,聚力打造高能級複合型創新平台,並致力導入距離市場一步之遙的光機電技術成果。目前一批項目相繼落地開發,總投資約6億(yi) 元,在這裏“基礎理論研究—技術應用研究—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研發路徑成功打通,形成了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相互促進發展的良好格局。此外,當地企業(ye) 與(yu) 研究院深度合作,尋找關(guan) 鍵技術難點解決(jue) 方案,實現專(zhuan) 家協助研發,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化進程。
近年來,經過不懈努力,我省新型研發機構逐步成為(wei) 創新生態構建的“生力軍(jun) ”、科技經濟融合的“排頭兵”、高端人才引育的“領頭雁”、關(guan) 鍵技術研發的“突擊隊”、體(ti) 製機製改革的“先行者”。全省各級新型研發機構及新型研發培育機構覆蓋了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光伏等十四大標誌性引領性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了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企業(ye) 創新的重要載體(ti) ,成為(wei) 我省重點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架梁立柱的核心力量。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研究院成功將實驗室生物樹脂、複合材料的技術實現轉化,帶來了良好的市場效益;陽煤化工設計研究院探索新型技術研發體(ti) 係,成功實現了用新技術產(chan) 出新產(chan) 品,助推了企業(ye) 的轉型發展;山西虛擬現實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與(yu) 百度、山西大學、中國電信聯合打造了5G+雲(yun) +AI聯創中心,與(yu) 太原理工大學、國網山西公司共同成立了5G+XR聯合實驗室,為(wei) 山西布局5G、雲(yun) 計算、數字孿生等未來產(chan) 業(ye) 提供了重要抓手……
探賾索隱,鉤深馭遠。“新型研發機構包含了從(cong) 0到1的科創轉化,從(cong) 原創技術誕生到轉化適用於(yu) 市場的技術,最後技術投身於(yu) 市場,每一步都至關(guan) 重要。”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新型研發機構像一塊“試驗田”探索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的雙輪驅動。今年我省將體(ti) 製內(nei) 存量研發機構逐步改造為(wei) 新型研發機構,利用財政資金新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對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成立的研發機構通過政策引導,支持其建設為(wei) 新型研發機構。計劃到2025年,全省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500家,其中省級200家,引進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200名(個(ge) ),聚集科研人員1萬(wan) 名,培育國家級創新載體(ti) 5家以上,打造一批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全鏈條、全過程的高水平創新平台,成為(wei) 一流創新生態的重要力量。(記者沈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