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天池”展新顏
近年來,烏(wu) 蘭(lan) 察布市和涼城縣兩(liang) 級不斷優(you) 化岱海治理思路,科學分析、綜合施策,從(cong) 一湖之治升級為(wei) 流域之治、生態之治,岱海水量持續增加,水質不斷改善——
盛夏的岱海,在藍天映照下碧波蕩漾,鳥鳴陣陣、蘆葦豐(feng) 茂。
“感覺今年岱海又變大了,水鳥更多了,遊客也越來越多。”在岱海開了十幾年觀光船的“老船長”胡登宇感慨道。
岱海叫海卻不是海,而是內(nei) 蒙古第三大內(nei) 陸湖。20世紀50年代,湖麵有近200平方公裏,是烏(wu) 蘭(lan) 察布市涼城兒(er) 女的母親(qin) 湖,素有“塞外天池”的美譽。
從(cong) 上世紀末開始,隨著降雨量的逐年減少,匯入岱海的水量縮減,岱海水域麵積逐年減小。
但是,這並不是岱海最終的命運。2016年以來,內(nei) 蒙古通過一係列措施全力治理岱海,取得初步成效。
工農(nong) 業(ye) 取用岱海水,是岱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位於(yu) 岱海南岸的電廠一度是“吃水大戶”,曾經每年要從(cong) 岱海大量抽水以冷卻發電機組。對此,電廠全力投資31億(yi) 元進行“濕冷改空冷”技術改造。現如今,這家電廠已經不從(cong) 岱海取水。
農(nong) 業(ye) 節水戰同時打響。2016年以來,當地投資2.5億(yi) 元把岱海周邊的26萬(wan) 畝(mu) 耕地全部“水改旱”,耗水的玉米、甜菜讓位於(yu) 節水的大豆、油菜,一千多眼機電井全部封停。同時,15萬(wan) 畝(mu) 耕地禁施化肥,推廣有機肥。
67歲的農(nong) 民李秀秀家住涼城縣鴻茅鎮鞍子山村,2017年她把家裏的20畝(mu) 水地全部改成旱地,種植高粱、藜麥和黍子,還在地裏用上了有機肥。“我們(men) 種旱地雜糧每畝(mu) 地施200元的有機肥,政府免費提供。雖然產(chan) 量低,但單價(jia) 高,最主要的是不會(hui) 汙染土地和岱海。”李秀秀說。
2020年以來,烏(wu) 蘭(lan) 察布市涼城縣兩(liang) 級不斷優(you) 化岱海治理思路,科學分析、綜合施策,從(cong) “一湖之治 ”升級為(wei) “流域之治”“生態之治”。
岱海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主任杜海軍(jun) 介紹,之前岱海的治理範圍僅(jin) 僅(jin) 是湖體(ti) 和沿湖周邊地區,但是這無法從(cong) 根上阻擋麵源汙染,而且周邊入湖的河道有22條,常年有水的僅(jin) 4條,地表徑流入湖水量十分有限。所以當時就考慮到治湖還不夠,必須要升級到治流域,通過擴大治理範圍和實施引水工程,把岱海治理得更好。
唯有行動,方使萬(wan) 事不難。涼城縣將岱海治理範圍由湖水周邊200平方公裏拓展至流域沿線2000平方公裏,重點實施控水、控肥、控藥、控膜以及畜禽糞汙、城鄉(xiang) 垃圾、城鄉(xiang) 汙水處理的“四控三處理”措施。岱海流域內(nei) 60萬(wan) 畝(mu) 耕地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岱海周邊15萬(wan) 畝(mu) 耕地禁施化肥、推廣有機肥,化肥施用量減少一半以上,大大減少岱海的麵源汙染。
為(wei) 了減少人為(wei) 因素汙染岱海,涼城縣在岱海流域建設了一個(ge) 日處理能力為(wei) 21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800噸的汙水處理廠和年產(chan) 能2萬(wan) 噸的有機肥料廠,對岱海流域內(nei) 的60多個(ge) 自然村實行生活垃圾、汙水、畜禽糞汙集中處理。
走進涼城縣岱海鎮元山子村村民劉文勝家的庭院,滿眼翠綠、花香彌漫,在近40平方米的庭院裏芍藥、玫瑰燦爛綻放。不僅(jin) 是他家,如今,岱海流域的村民家家戶戶把庭院整理得幹幹淨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過去,牛羊豬散養(yang) ,院裏院外到處跑,院子裏到處是糞汙。前幾年,在政府資助下家裏修建了防滲發酵池,並安裝了衝(chong) 水廁所,如今,畜禽進圈,糞便堆進新建的防滲發酵池,院裏變得幹幹淨淨。”劉文勝說。
任何河湖治理都離不開科學的支撐,為(wei) 進一步觀察岱海流域氣候條件,探究湖麵蒸發的影響機理和對岱海水量、水位及水域麵積的影響關(guan) 係,由自治區水文總站新建設的岱海水麵蒸發實驗站於(yu) 今年5月投入試運行。走進實驗站的二層小樓,岱海試驗站綜合信息平台大屏幕映入眼簾,各個(ge) 監測點的蒸發量、土壤墒情含水量、周期蒸發率、降雨量等數據實時更新,一目了然。“通過逐步的觀察記錄,可以對比的說明岱海水麵蒸發情況等相關(guan) 變化,為(wei) 有效保護和治理岱海提供科學依據。”試驗站工作人員包偉(wei) 東(dong) 介紹。
去年9月,“引黃濟岱”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也全線通水,年取水規模最高為(wei) 4466萬(wan) 立方米。自此,黃河水可以流入岱海,能夠有效遏製岱海湖麵萎縮,持續增加岱海水量、改善岱海水質。
目前,岱海水麵麵積達46.6平方公裏,岱海水質也得到改善,流域內(nei) 植被覆蓋率從(cong) 治理前的68%增加到現在的70%,鳥類由治理前的68種增加到現在的91種。2020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首次在岱海保護區出現,到2023年春季已增加到40多隻。(記者 帥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