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憂居”“有居”到“優居”的幸福升級

發布時間:2023-06-15 16:48: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綠樹掩映著幢幢亮麗(li) 的回遷樓,健身器材環抱著平整寬敞的小區廣場。65歲的徐雅芳手裏提溜著剛買(mai) 的菜,哼著小曲兒(er) ,正往明亮舒適的樓房裏走。“這裏設施好、環境好、綠化好,跟以前比好像變了個(ge) 天地!”

  徐雅芳的新家位於(yu) 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林海街林海小區,50平方米的小家被她收拾得幹幹淨淨,家裏到處都貼著紅紅的福字,長得比人還高的橡皮樹上掛滿了小紅燈籠。

  “在平房裏住了50多年,那時候每天一睜眼就想著摟柴火、壓井水,有幹不完的活兒(er) !搬進樓房這8年才是真正享福了。”環顧溫馨的小家,徐雅芳的臉上滿是幸福。

  2014年1月26日,地處邊陲的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零下30多攝氏度,冰封雪蓋,銀裝素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著嚴(yan) 寒、踏著積雪、穿過狹窄小巷,來到阿爾山市林海街林業(ye) 棚戶區。看到林區群眾(zhong) 住房困難,總書(shu) 記叮囑當地幹部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排出時間表,讓群眾(zhong) 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問困難群眾(zhong) 工作,讓每個(ge) 家庭都過好春節。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阿爾山市實施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徐雅芳也和老鄰居們(men) “出棚進樓”,從(cong) “憂居”到“有居”。

  “收看了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內(nei) 蒙古考察的報道,心情特別激動,總書(shu) 記時刻牽掛和惦念著我們(men) 老百姓。”徐雅芳說,現在家裏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擰開水龍頭就是嘩嘩的自來水。“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我們(men) 哪能過上現在的生活!”說起變化,徐雅芳很是激動。

  “大姨,這些菜一共16元,這是‘倒’您的錢,您收好,慢點兒(er) 走。”菜店老板丁冬梅熱情地招呼完客人,笑意盈盈地跟記者聊天。“2016年,通過棚戶區改造我分了一套房子,就在這個(ge) 小區。想著退休沒啥事兒(er) 做,就租了這家門市賣蔬菜。現在住著樓房,開著菜店,每個(ge) 月收入六七千塊錢,還能照顧家人,跳跳舞,這日子過得充實又自在。”丁冬梅高興(xing) 地說道。

  棚改,改掉的是陳舊的設施,開啟的是嶄新的生活。9年間,阿爾山市累計投入資金近42億(yi) 元,完成房屋征收10400戶、66萬(wan) 平方米,籌措回遷安置房2700套,棚改政策惠及全市一半以上的居民,3萬(wan) 人圓了安居夢。

  為(wei) 了讓“老居民”更好地擁抱“新生活”,也為(wei) 了讓民生有“裏子”、城市有“麵子”,近年來,阿爾山市陸續啟動實施汙水管網改造、供熱改造等民生工程,不斷托穩百姓安居樂(le) 業(ye) 夢。

  在阿爾山市豐(feng) 華小區,75歲的居民梁越才大爺坐在涼亭裏,看著工人們(men) 正在對小區排水管網改造工程進行收尾工作,心裏感慨萬(wan) 千。“這回終於(yu) 不用再擔心下水道堵了,也不用上個(ge) 廁所還得跑去四五百米外的公廁啦!”

  得益於(yu) 阿爾山市排水管網改造工程,梁大爺的煩惱徹底消失了。2021年9月以來,阿爾山市投入資金6346萬(wan) 元,啟動實施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對城區45.26公裏排水管網進行“深度體(ti) 檢”,對發現的有功能性缺陷的管網已在檢測時完成修複,對存在結構性缺陷的18.9公裏管網,委托內(nei) 蒙古城市規劃市政設計研究院進行了施工圖紙設計。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進度的90%以上,城市的“毛細血管”通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也不“堵”了。

  地處高寒地區的阿爾山市,冬季寒冷又漫長。在這裏,供熱是一支特殊的“溫度計”,不僅(jin) 測量著群眾(zhong) 生活的“熱度”,更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近年來,阿爾山市投入資金近5億(yi) 元,完成供熱管網改造30.4公裏,改造小區44個(ge) ,改造麵積66萬(wan) 平方米,惠及1.4萬(wan) 群眾(zhong) 。

  “麵對新囑托、新征程,我們(men) 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阿爾山市委書(shu) 記楊永久說,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阿爾山市將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增加民生福祉,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享宜業(ye) 城市,讓居民幸福感持續攀升。

  從(cong) “憂居”到“有居”再到“優(you) 居”,9年裏,一座座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居民樓,一張張安居樂(le) 業(ye) 如花般綻放的笑臉,見證了阿爾山人幸福指數的節節攀升。這座總書(shu) 記來過的城市,未來還會(hui) 帶給大家多少驚喜呢,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韓雨格)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