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箭41星後 “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軌衛星達108顆

發布時間:2023-06-16 16:52:00來源: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網長春6月15日電 北京時間6月15日13時30分,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6A係列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3D19-26星、“吉林一號”平台02A01-02星及“霍爾果斯一號”“哈測農(nong) 遙一號”等41顆衛星,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創造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的41顆衛星中30顆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完成,整個(ge) 任務中,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衛星批量化生產(chan) 變成了技術難關(guan) 。

  為(wei) 了突破技術難關(guan) ,長光衛星進行了針對批產(chan) 化的設計改進,顯著提升了加工、裝調、集成測試等過程的生產(chan) 效率,使得30顆星在短短三個(ge) 月內(nei) 就完成了AIT工作。

  想要在20公斤級衛星中實現亞(ya) 米級高分辨,高分06A就要進行大量技術創新。

  “我們(men) 采用了新一代高性能成像技術,有效提升了微弱信號探測能力,大幅降低了相機包絡、重量以及成本。同時,公司首次采用全自主研發的中心機係統,采用低功耗高可靠FPGA構建嵌入式係統,進一步提升了係統集成度,降低了綜合電子分係統的包絡、重量及成本。”高分06A係列衛星總師賀小軍(jun) 介紹說。

  除此之外,衛星全麵采用批產(chan) 化設計,從(cong) 公差分配、裝配流程、線纜拓撲等多方麵進行了設計優(you) 化,改善了載荷裝配效率以及整星AIT效率,使得衛星批量生產(chan) 能力顯著提升。並且采用方形主鏡光學係統,相對傳(chuan) 統圓形主鏡,外切正方形主鏡可有效利用四個(ge) 頂角區域的額外反射麵積,利用有限包絡,進一步提升傳(chuan) 函及信噪比。

  30顆衛星,三個(ge) 月的時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一點也不容易。

  過程中,任何一個(ge) 小的風險點,在單星生產(chan) 時,可能不會(hui) 被發現和暴露,但是在大量衛星的驗證過程中,總會(hui) 被暴露,因此控製衛星質量和產(chan) 品性能的一致性至關(guan) 重要。“因此我們(men) 從(cong) 設計出發,從(cong) 細節出發,從(cong) 質量出發。秉承工藝是設計出來的,質量是設計出來的思路,優(you) 化打磨在以往單星研發暴露出來的常見的困難過程,從(cong) 而改進生產(chan) 工藝。規劃具有長光特色的脈動生產(chan) 線,提高生產(chan) 效率,降低風險。”衛星結構研究室副主任石有勝分析說。

  而在衛星準備發射過程中,新的難題又擺在了眼前,“需要‘照顧’的衛星太多了,比值班的人多,比操作工位多,比測控站天線多。”賀小軍(jun) 說,以前都是很多人、很多資源圍繞一顆或幾顆星保障,這次必須采用一個(ge) 人、一套設備保障多顆星的方式,這就要求運管係統具備更強的自動化、智能化研判能力,“我們(men) 對係統進行了升級,可以第一時間完成41顆星的關(guan) 鍵狀態研判,人工判讀僅(jin) 僅(jin) 針對疑似異常情況開展,有效解決(jue) 了保障資源擠兌(dui) 的問題。”

  據介紹,此次任務是“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的第25次發射,此次發射的41顆衛星(包含36顆“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遙感衛星)入軌後,將與(yu) 在軌的72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至此,“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108顆,標誌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工程成功實現“百星飛天”的階段性目標。以現有在軌衛星測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可為(wei) 農(nong) 業(ye) 、林業(ye) 、氣象、海洋、資源、環保、城市建設以及科學試驗等領域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遙感數據和產(chan) 品服務,對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看到發射成功那一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百星飛天’是我們(men) 2015年創業(ye) 之初提出了發展藍圖,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我們(men) 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men) 是踏踏實實搞技術創新的科技創業(ye) 團隊。我們(men) 將不忘初心,繼續我們(men) 的航天征程,用更多更好的航天信息產(chan) 品,服務國計民生。”賀小軍(jun) 難掩喜悅之情,激動地說。

  圓了“百星飛天”夢的長光衛星,並不會(hui) 因為(wei) 取得的成績而停下前進的腳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版圖還將繼續擴大,前沿工作還要繼續研發和創新。

  石有勝信心滿滿地說:“我們(men) 還將持續迭代優(you) 化衛星的設計,打造出重量更輕巧,圖像更清晰的衛星。在衛星批產(chan) 方麵,要持續優(you) 化改進脈動式生產(chan) 線的各個(ge) 生產(chan) 環節,使衛星的批產(chan) 節奏更加順暢。在質量控製上,對生產(chan) 環節的風險進行持續識別與(yu) 規避,降低質量問題發生的概率和代價(jia) ,保障衛星不帶著疑問上天。在成本控製上,簡化設計方案,引入新材料新工藝,降低衛星批產(chan) 成本。”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