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人民論壇)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量子光學與(yu) 光量子器件實驗室、極端服役性能精準製造實驗室等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向公眾(zhong) 開放,組織青少年進行科普直播、線下參觀、交流討論、科學實驗,天津市機器人大賽、吉林省流動科技館、湖南省“科學之夜”等活動妙趣橫生……不久前,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wei) 主題的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閉幕。豐(feng) 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引人入勝的科技體(ti) 驗,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這為(wei) 我們(men) 紮實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培養(yang) 創新人才指明了方向。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事業(ye) 呼喚創新人才脫穎而出。一段時間以來,與(yu) 掌握具體(ti) 的知識技能相較,一些中小學生缺乏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如何更好求解“錢學森之問”,造就具有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創新人才離不開創新的基礎教育。從(cong) 基礎教育破題,培養(yang) 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嗬護好奇心,激發想象力。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創新性思維的源泉,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喜歡上古生物探秘,源於(yu) 高中班主任給他訂的《化石》雜誌;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小學時代讀到《科學家談21世紀》,讓他對未來產(chan) 生了美好憧憬。引導孩子們(men) 感受“神秘”科學的美妙,鼓勵孩子們(men) 多問“為(wei) 什麽(me) ”,敢於(yu) 大膽探求,才能引導和培養(yang) 青少年的科學興(xing) 趣,讓其懂得,創新並不神秘、無所不在,是一件人人可為(wei) 的事情。
將科學的種子撒向充滿好奇的心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e) 的青少年群體(ti) 。”在“開學第一課”上請來航天英雄、院士專(zhuan) 家等與(yu) 師生麵對麵,通過科學實驗課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科學思維,開辟“高校+基礎教育”聯動育人新路徑……近年來,各地各有關(guan) 方麵積極推進實踐創新,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近日,教育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麵向未來,仍須突出實效、久久為(wei) 功,完善中小學科學教育體(ti) 係,有機整合社會(hui) 各方資源,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良好環境和氛圍,助其奔向科學的星辰大海。
因材施教,方能各展其才。孩子們(men) 天生攜帶創新基因,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興(xing) 趣,既善於(yu) 模仿,也樂(le) 於(yu) 求索。但是,每個(ge) 孩子的潛質是不一樣的。持續深化教育改革,照顧好每個(ge) 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做到因材施教,幫助他們(men) 發現自己的興(xing) 趣和稟賦,最大程度激發個(ge) 體(ti) 探索性思維、創造性潛能,充分提升思考力、判斷力、表達力、觀察力,才能讓青少年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把握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質量,著力培養(yang) 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就能為(wei) 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築牢基礎,進而贏得優(you) 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5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