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陽高東小村鎮杏果有了“雙保險”
盛夏時節,大同市陽高縣東(dong) 小村鎮第十其村連片杏果園裏,雞蛋大小的大接杏掛滿枝頭,隨著焊光閃動,一根根傘(san) 形鋼架矗立其中,這是該鎮今年正在實施的杏果防雹網建設項目。
東(dong) 小村鎮是陽高縣的杏果大鎮,全鎮1萬(wan) 畝(mu) 杏果產(chan) 業(ye) 是農(nong) 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由於(yu) 春寒、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發,導致杏果產(chan) 量和質量下降,嚴(yan) 重製約了杏果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直接影響了果農(nong) 經濟收入。
為(wei) 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改善杏果產(chan) 業(ye) 標準化管理條件,增強抗災能力,進一步夯實群眾(zhong) 增收基礎,促進全鎮杏果產(chan) 業(ye) 穩步發展,今年東(dong) 小村鎮積極爭(zheng) 取上級支持,投資在神泉堡、上馬澗、第十其等7個(ge) 村實施杏果防雹網建設項目,總麵積700畝(mu) ,給杏果免受冰雹災害戴上了“防護盔”。同時,積極與(yu) 保險公司協調,組織動員果農(nong) 為(wei) 杏果上了保險,為(wei) 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損失又披上了一層“防護衣”,使杏果有了“雙保險”,杏農(nong) 收入多了“雙保障”。
“我們(men) 村有杏樹麵積980多畝(mu) ,戶均10畝(mu) 左右,村民們(men) 靠杏果產(chan) 業(ye) 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遇上好年景,每畝(mu) 收入3至5萬(wan) 元很平常。”第十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文德介紹說,今年鎮裏的杏果防雹網建設在我們(men) 村實施了350畝(mu) ,深受杏農(nong) 們(men) 的歡迎。
擁有10畝(mu) 杏園的村民李義(yi) ,全部申請加裝了防雹網,他高興(xing) 地說:“有了雙保險,增收不用愁。”(馬靜波、朱培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