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牢記使命不負囑托 奮力交出合格綠色答卷
中心城區空氣優(you) 良天數305天,優(you) 良率83.6%,創有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黃河烏(wu) 海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一季度國考斷麵水環境質量改善在全國列第11名;水土保持工作連續3年位列全區優(you) 秀等次,完成礦區集中連片治理11平方公裏……近年來,烏(wu) 海市聚焦完成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堅持把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著力抓好烏(wu) 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3年行動,聚焦“七治”全麵發力,全市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生態烏(wu) 海交出了一份合格綠色答卷。
細化生態空間治理 推進綠色生態屏障建設
仲夏時節,行走在黃河烏(wu) 海段的景觀步道上,蘆葦搖曳、鳥鳴不絕、蟬聲繞耳、草香撲鼻,河道間的灘塗上成群的白鷺、野鴨浮遊在寬闊清淨的水麵上,一會(hui) 兒(er) 水中衝(chong) 浪,一會(hui) 兒(er) 掠過水麵遷飛遊弋。
“烏(wu) 海成了候鳥的天堂,這些鳥兒(er) 能成群結隊地到咱們(men) 這裏,就說明咱們(men) 的生態環境改善了,人鳥相宜,和諧美好。”正在黃河岸畔騎行的市民李三嶺說,“這些天我每天都會(hui) 在湖邊騎行,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兒(er) 的叫聲,心情特別愉悅,真是一種享受。”
節節攀升的綠色福利背後映照出烏(wu) 海人對“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堅持,更見證了烏(wu) 海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
烏(wu) 海是黃河進入內(nei) 蒙古的第一站,地區生態環境直接關(guan) 係著黃河流域生態安全。近年來,烏(wu) 海市堅決(jue) 扛起黃河入蒙首站首責,深入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汙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因地製宜細化實化“四水四定”舉(ju) 措,大力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工程,2022年率先在全區完成灘區居民遷建,累計治理黃河幹流岸線51.5公裏,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麵積139平方公裏,水土保持工作連續三年位列全區優(you) 秀等次。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突出抓好礦山生態修複、濕地資源和四合木保護,堅持分類治理,不斷提高生態係統自我修複能力和穩定性,加快促進自然生態係統正向演替,持續提升生態生產(chan) 力。2022年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複治理麵積11.96平方公裏、四合木保護區增擴任務367公頃,全市濕地麵積達到1.2萬(wan) 公頃,濕地鳥類增加到100餘(yu) 種,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堅持因地製宜推進國土綠化工作,嚴(yan) 格遵循“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原則,科學選擇植被種類,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林業(ye) 工程,近五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8.4萬(wan) 畝(mu) ,荒漠化麵積和沙化土地麵積實現“雙減少”。
如今,伴隨著全市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優(you) 化,濕地公園增多,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場麵比比皆是。
智慧管控精準治汙 全力推進環保督察整改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製度安排。烏(wu) 海市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wei) 牽引,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標準保護,全麵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在美麗(li) 烏(wu) 海建設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堅決(jue) 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針對2022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guan) 於(yu) 烏(wu) 海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考核評估有關(guan) 情況的報告》指出的生態環境改善效果不顯著等問題,烏(wu) 海市把整改作為(wei) 當前一項重大工作任務、重大發展問題、重大民生工程,自2022年5月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聚焦抓好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召開相關(guan) 會(hui) 議24次,實地督導調研21次,以堅強有力的領導推進整改。同時,出台製定《烏(wu) 海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七治”工作標準》,進一步細化規範“治礦、治企、治水、治車、治路、治氣、治場”標準,推動各項治理目標精準落實到位。
堅持動真碰硬攻堅,以專(zhuan) 項整改和督察整改為(wei) 抓手,與(yu)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聯動,啃下一批“硬骨頭”,用實際行動和整改成效向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交上合格答卷。通過嚴(yan) 肅執紀問責,推動工作落實到位、人員責任到位、問題整改到位,把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作為(wei) 政治監督重要內(nei) 容,嚴(yan) 肅查處環保領域不作為(wei) 、慢作為(wei) 現象;通過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製,將環保問題整改納入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實績考核內(nei) 容,強化結果運用,督促各級各部門嚴(yan) 格履行生態環保責任。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報告工作機製,對重點問題盯辦落實、跟蹤問效,推動問題整改到位。截至目前,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及2018年“回頭看”涉及烏(wu) 海市的32個(ge) 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2022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涉及烏(wu) 海的20個(ge) 問題已完成整改5個(ge) ,交辦的35件群眾(zhong) 信訪舉(ju) 報案件已辦結34件,核查生態環境問題線索26件,給予黨(dang) 紀處分、組織措施處理56人。
同時,烏(wu) 海市認真剖析問題症結,以鞏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堅持係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持續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上下功夫,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關(guan) 鍵領域、關(guan) 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在《烏(wu) 海市地下水保護條例》等條例基礎上,新頒布實施《烏(wu) 海市礦區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烏(wu) 海市工業(ye) 用地土壤汙染防治條例》,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法治保障;聚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高、揚塵汙染等突出問題,組織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汙染十大專(zhuan) 項行動,深化重點行業(ye) 企業(ye) 汙染治理,開展露天煤礦火點和生產(chan) 作業(ye) 揚塵治理百日攻堅,極大改善了園區生態環境;率先建成自治區首個(ge) 大氣汙染精細化監管係統,實現對區域內(nei) 揚塵汙染、異常排汙行為(wei) 的全麵感知、精準定位、實時告警、快速管控,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治理效果進一步提升。
2022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標率提升至83.68%,創有記錄以來最好水平;PM10年均濃度為(wei) 7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3%,降到了曆史新低;臭氧年均濃度為(wei) 1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改善幅度居各盟市首位。鐵腕治汙為(wei) 烏(wu) 海市贏來了更多的藍天,“烏(wu) 海藍”逐漸成為(wei) 常態和城市發展的亮麗(li) 名片。
聚力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近日,位於(yu) 烏(wu) 海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海勃灣產(chan) 業(ye) 園的烏(wu) 海東(dong) 晶新材光伏產(chan) 業(ye) 鏈項目頻傳(chuan) 新進展,12.5萬(wan) 噸多晶矽及配套設施全部開工建設,百餘(yu) 名工人在各自崗位上緊張施工,各種機械不停運轉,整個(ge) 施工現場忙碌而有序,讓這塊原本停建3年的工業(ye) 地塊重新煥發了生機。
為(wei) 了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烏(wu) 海市把“五個(ge) 大起底”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集中解決(jue) 一批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節約促轉型,以集約促升級,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不斷喚醒“沉睡”的土地,上演“點土成金”的奇跡,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目前,烏(wu) 海市待批項目、沉澱資金、開發區閑置資源起底任務全部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完成年度任務的76%。
在深入開展五個(ge) 方麵大起底行動的同時,烏(wu) 海市把深度節水也作為(wei) 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節水行動頻出新招,抓重點、攻難點、搞試點、樹亮點,激活節水內(nei) 生動力。全市萬(wan) 元GDP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1.46%和14.44%,獲評全國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和自治區節水型城市。
園區“騰籠換鳳”華麗(li) 蝶變,工業(ye) 節水提質增效,處在轉型關(guan) 鍵期的烏(wu) 海市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強力推進礦權整合、焦化產(chan) 業(ye) 整合重組、煤炭洗選垂直一體(ti) 化整合,目前《烏(wu) 海(含鄂托克旗)煤炭礦區總體(ti) 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已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查,5個(ge) 焦化整合重組項目已建成、在建4個(g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由小散亂(luan) 布局向規模化、集群化轉變。以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契機,東(dong) 源、華恒等超百億(yi) 元可降解材料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項目陸續投產(chan) ,建成全球最大BDO一體(ti) 化生產(chan) 基地,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競爭(zheng) 力和市場話語權的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形成。重點打造以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和新能源電池為(wei) 主要方向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東(dong) 方希望、國軒高科、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加快推進。建成投用光伏+礦山生態修複與(yu) 綜合利用項目5個(ge) ,全區首個(ge) 跨盟市合作綠電項目簽約落地,新能源新增並網35萬(wan) 千瓦。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nei) 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烏(wu) 海市將牢牢扛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大政治責任,高標準組織實施美麗(li) 烏(wu) 海生態環境提質行動,全力保障黃河安瀾,深入推進協同治理,進一步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努力讓城市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郝飆、王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