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新知)

發布時間:2023-06-28 11: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與(yu) 人“對話”、編寫(xie) 代碼、創作詩歌、翻唱歌曲……如今,具備一定理解和自主學習(xi) 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些以往被認為(wei) 隻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近期,深度學習(xi) 、大模型等關(guan) 鍵技術推動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點評】

  人工智能可分為(wei) 專(zhuan) 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專(zhuan) 用人工智能,隻能通過一套特定的算法,完成特定的任務。通用人工智能又稱強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樣舉(ju) 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它能接收不同類別、有一定規模的數據,包括文字、影像、語音,然後把它們(men) 融合在一起,遇到新任務時,就可以快速“想到”做過的相關(guan) 事情並調用掌握的相關(guan) 知識,創造性地解決(jue) 問題、完成任務。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現,為(wei) 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這些大模型往往運用一套算法、一套模型結構、一個(ge) 訓練思路,來提升人工智能的分析處理能力,而不是直接去解決(jue)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問題。就像把一個(ge) 孩子從(cong) 小學培養(yang) 到了大學,完成了通識教育,再讓他們(men) 來學習(xi) 一些專(zhuan) 業(ye) 知識,去完成特定的任務。這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比如,過去隻能進行錄音轉寫(xie) 的人工智能應用,現在則可以根據要點進行提煉總結。

  盡管經過大模型訓練的人工智能仍然“不懂”所做事情的意義(yi) ,但已經可以輸出接近人類理解的結果,並具備生成新事物的“創造力”。目前,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正向辦公、生活等領域滲透,一批生物製藥、遙感、氣象等垂直領域的專(zhuan) 業(ye) 類大模型走向應用。

  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走進現實,將成為(wei)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對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產(chan) 生重大影響。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件技術的體(ti) 係化研發能力,一批具有行業(ye) 影響力的預訓練大模型蓬勃發展,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技術群。也應看到,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總體(ti) 上仍處於(yu) 起步階段,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與(yu) 應用仍然任重道遠。

  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為(wei) 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要緊跟行業(ye) 發展趨勢,推動各種參數規模、技術架構、模態、場景的大模型高質量發展,發揮我國市場廣闊和應用場景豐(feng) 富的優(you) 勢,探索具有產(chan) 業(ye) 價(jia) 值的應用方向,為(wei) 技術研發提供更多支撐。同時,要加強資源和研發力量統籌,在芯片、底層技術架構、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學研融合、開源開放生態建設等方麵協同發力,讓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人工智能不斷進化,也會(hui) 帶來一定風險。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治理,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用人工智能可處理海量數據,生成近似原作的產(chan) 品,將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個(ge) 人隱私保護、打擊虛假信息等方麵帶來新的挑戰。政府、行業(ye) 、企業(ye) 等相關(guan) 各方應加強風險研判,共同製定標準和製度規則,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的科技倫(lun) 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6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