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頭人工繁養雌性江豚“小久久”滿周歲啦!
去年6月27日,武漢白鱀豚館的江豚媽媽“福久”,生下一頭幼豚“F9C22”(昵稱“小久久”)。“小久久”是第一頭在人工飼養(yang) 環境下出生的雌性江豚。它為(wei) 人工繁養(yang) 長江江豚帶來了新的希望。二代江豚“小久久”,今天1周歲啦,小公主生日快樂(le) !
“小久久”一出生就是“網紅”
2022年6月27日,長江江豚“F9C22”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出生,受到公眾(zhong) 廣泛的關(guan) 注和喜愛,被昵稱為(wei) “小久久”。
“小久久”代號為(wei) “F9C22”。爸爸是江豚“淘淘”,媽媽是江豚“福久”,去年億(yi) 萬(wan) 網友通過網上直播集體(ti) 圍觀了它的出生。
2021年夏天,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的科研人員為(wei) 江豚“福久”做常規B超檢查時,發現它的到來。江豚的妊娠期大約為(wei) 12個(ge) 月,估算江豚寶寶的出生時間在2022年6月中下旬。“福久”懷孕以來,食量穩定增長。為(wei) 了滿足媽媽的營養(yang) 需求,訓練員為(wei) 她增加了新鮮的餌料魚比例,並補充了維生素、礦物元素等營養(yang) 物質。
在2022年6月27日16時,訓練員發現媽媽“福久”出現明顯的食欲減退、呼吸間隔變短、漂浮等行為(wei) ,並且生殖裂區域出現有色液體(ti) 溢出。這都是江豚分娩前會(hui) 出現的典型行為(wei) 和生理特征。當晚21時35分左右,媽媽順利分娩,“小久久”出生啦。
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長江江豚分娩全過程,超過2億(yi) 網民在線陪產(chan) “江豚寶寶”。“小久久”一出生就成了小“網紅”。
一家四口開啟幸福“豚生”
目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內(nei) 共飼養(yang) 有11頭長江江豚,其中4頭是在人工飼養(yang) 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分別是“淘淘”、“e波”、“漢寶”和“小久久”。
江豚爸爸“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飼養(yang) 環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而江豚媽媽“福久”於(yu) 2011年從(cong) 鄱陽湖遷入白鱀豚館,正值壯年。
“小久久”兩(liang) 位同父異母的大哥哥“e波”和“漢寶”吃的太好,體(ti) 態豐(feng) 滿,行動迅猛,被大家親(qin) 切地稱為(wei) “魚雷兄弟”。現在兩(liang) 位哥哥都已經長大成豚,都能夠獨當一麵並且有能力去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啦!
據介紹,“小久久”出生後,江豚媽媽“福久”一直積極主動跟隨看護,引導它深潛水並與(yu) 之伴遊。在出生後第二天4時30分左右,“小久久”終於(yu) 吃到第一口母乳。
出生時的“小久久”體(ti) 重6.5公斤、體(ti) 長70厘米,現在已增重5倍,變成35公斤、體(ti) 長1.1米的小胖丫了。
白鱀豚館訓主管王超群介紹說,一年來,這對母女豚很是親(qin) 密。“小久久”能吃能玩,又很聰明,學東(dong) 西也很快。不僅(jin) 是捕捉活魚的小能手,還會(hui) 配合訓練員吃添加有各種營養(yang) 元素的冰鮮餌料魚,每天的進食量能穩定達到兩(liang) 公斤。
豚丁興(xing) 旺,未來可期
中科院水生所鯨類學科組負責人王克雄研究員介紹說,去年10月24日,國際淡水豚日暨長江江豚保護日,武漢市7家愛心企業(ye) 為(wei) “小久久”家族捐贈了20000斤新鮮活魚。訓練員們(men) 也開始了混合喂養(yang) 的計劃。直到今年的2月25日,“小久久”第一次捕捉並吃進去一條小活魚。讓訓練員們(men) 興(xing) 奮不已。
現在“小久久”跟著媽媽在水中學會(hui) 了好多泳姿,是個(ge) 能吃能玩的乖寶寶了。
王克雄介紹,雄性幼豚一般跟隨媽媽2年左右就會(hui) 分開另過,雌性幼豚則會(hui) 跟隨媽媽4年左右,學習(xi) 各種技能,尤其是哺乳、撫養(yang) 孩子等技能。雌性江豚的性成熟年齡大約在6齡。6歲後,“小久久”作為(wei) 人工環境下自然繁殖的第二代,有望為(wei) 江豚第三代個(ge) 體(ti) 繁育提供機會(hui) ,這對長江江豚人工繁養(yang) 具有重要科研價(jia) 值和指標意義(yi) 。
據介紹,今年2月28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考察結果:長江江豚種群數量1249頭。
白鱀豚保護基金會(hui) 理事長王丁研究員表示,“過去四十多年的監測顯示長江江豚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這次的結果是一個(ge) 曆史性的轉折。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首次呈現止跌回升態勢。”這得益於(yu) 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等政策的實施落地,以及全社會(hui) 對長江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的關(guan) 注。
今年4月25日,湖北長江洪湖新螺段和石首天鵝洲4頭長江江豚(3雄1雌)放歸長江,這是國內(nei) 首次嚐試將遷地種群放歸到長江中。
“這一步我們(men) 走了30多年。”王丁表示,“這是長江江豚保護一個(ge) 新的裏程碑,也將完成長江江豚保護技術體(ti) 係的最後一個(ge) 關(guan) 鍵的技術閉環。”
2022年5月22日,在武漢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在白鱀豚館成立“武漢長江江豚繁育保種技術研究中心”“武漢鯨豚保護科教基地”。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保護基金會(hui) 將繼續做好江豚保護的科研創新和社會(hui) 力量支撐,推動江豚保護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yu) 長江和諧共生,讓“微笑天使”生生不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