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溫暖也要下足“繡花功夫”(民生觀)
細致、周到送溫暖,既體(ti) 現幹部工作作風,也反映社會(hui) 治理水平
最近,筆者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的永昌街道調研采訪時,來到79歲的低保戶王世傑老人家中。老人指著家裏的牆麵,笑容洋溢地向筆者介紹:“以前這牆啊,直往下掉渣。是社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上門給我拾掇房子,把牆抹平了,還貼上牆紙。”
原來,老人享受到了街道開展的舊屋改造項目。經過裝修後,老房子麵目一新,老人的精神麵貌也煥然一新:“屋敞亮,心也敞亮,這比給我送米麵油強多了!”
老人開心,說明這件好事辦到了群眾(zhong) 的心坎上。
當下,隨著社會(hui) 不斷進步,物質方麵的兜底保障越來越穩固。為(wei) 生活困難群眾(zhong) 送溫暖,需要更加精細、周到的考慮,不光要看到經濟上的困難,也要關(guan) 注生活裏、精神上的各種需求。要真正把溫暖送到家,“訪”“問”兩(liang) 字不能忘。要訪出群眾(zhong) 遇到的真困難、真問題,問出百姓對生活的新期待、新打算。對困難群眾(zhong) 所急所憂的問題,能馬上解決(jue) 的及時解決(jue) ,一時無法解決(jue) 的,也可以早些想辦法。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幫助被訪對象找準問題成因,尋求解決(jue) 良策。
把訪和問做深做細,離不開調查研究。而要做好調查研究,關(guan) 鍵在一個(ge) “實”字。廣大幫扶幹部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既要看到群眾(zhong) 當下的需求,也要關(guan) 心他們(men) 長遠的發展,善於(yu) 運用多種政策研究新情況、解決(jue) 新問題。要注意方法和細節,用貼近群眾(zhong) 的形式,在情感上同頻共振。多到群眾(zhong) 家中、院裏,坐坐熱炕頭、小板凳,將心比心地聊一聊,這樣才能讀懂他們(men) 的心聲,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送溫暖,同樣需要下足“繡花功夫”。
讓筆者欣喜的是,在很多地方,幫扶幹部、誌願者願下“繡花功夫”,深入挖掘困難群眾(zhong) 需要,把溫暖送得更精細。麵對脫貧戶,摸清薄弱點,及早防風險,防止返貧現象發生;麵對獨居老人,優(you) 化服務方式,把專(zhuan) 業(ye) 照護送進家門;麵對殘疾人,動態了解階段性需要,解決(jue) 就業(ye) 發展問題,重建自信、幫助康複……
細致、周到送溫暖,既體(ti) 現幹部工作作風,也反映社會(hui) 治理水平。用更加精細化的思路和方式,真正把溫暖送進群眾(zhong) 心窩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