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聚焦重點群體 最大限度穩崗拓崗

發布時間:2023-07-05 14:21:00來源: 新華日報

  記者從(cong) 7月3日—4日召開的江蘇人社係統穩就業(ye) 工作推進會(hui) 上獲悉,今年前6個(ge) 月,江蘇城鎮新增就業(ye) 72萬(wan) 人以上,同比增長4%左右,占全國總量的1/10以上。但受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因素影響,近期全省就業(ye) 運行也麵臨(lin) 一定困難。江蘇省人社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蘇將聚焦重點群體(ti) ,用足各項就業(ye) 促進政策,最大限度穩崗拓崗,兜牢就業(ye) 困難群體(ti) 幫扶底線,千方百計穩住就業(ye) 這個(ge) 最基本的民生。

  穩崗拓崗:每周采集上萬(wan) 個(ge) 大學生優(you) 崗

  “上半年排定市級重點產(chan) 業(ye) 項目415個(ge) ,計劃投資1400億(yi) 元,預計新創造就業(ye) 崗位3.5萬(wan) 個(ge) ,其中適合高校畢業(ye) 生的崗位2萬(wan) 個(ge) 。重點掛鉤企業(ye) 中,盛虹石化崗位1700多個(ge) ,康緣藥業(ye) 崗位2000餘(yu) 個(ge) ,四季沐歌崗位800餘(yu) 個(ge) ……”

  談及上半年主要單位的大學生就業(ye) 崗位需求情況,連雲(yun) 港市人社局王東(dong) 亮副局長報出一連串數字。今年以來,全省人社係統利用就業(ye) 大數據,全員訪企拓崗廣泛采集就業(ye) 崗位。

  高校畢業(ye) 生是就業(ye) 服務的重點人群之一。針對未就業(ye) 的離校畢業(ye) 生,江蘇充分發揮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協調作用,挖潛用好政策性崗位。記者從(cong) 當天的會(hui) 議上獲悉,省人社廳將協同省國資委、民政、科技等部門,加快進度,確保在8月底前完成已開發的國有企業(ye) 、事業(ye) 單位、城鄉(xiang) 社區、基層項目、科研助理等11萬(wan) 個(ge) 政策性崗位等招錄工作。

  拓展市場化招聘渠道,省人社廳貫通融合“就在江蘇”智慧就業(ye) 雲(yun) 平台和教育廳“24365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實現畢業(ye) 生求職統一入口和企業(ye) 招聘統一渠道,聯手頭部互聯網職場企業(ye) 開設就業(ye) 旗艦店,運用大數據算法精準畫像、精準匹配,力爭(zheng) 在9月底前全省每周采集不少於(yu) 1萬(wan) 個(ge) 月薪在6000元以上、足額繳納“五險一金”的高質量社會(hui) 化崗位,做到畢業(ye) 生求職招聘“不停歇”,時時有信息、周周有專(zhuan) 場、月月有活動。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深度挖掘科研類、技術技能類、管理類、社會(hui) 服務類優(you) 質就業(ye) 見習(xi) 崗位,提高見習(xi) 崗位吸引力和留用率,做到見習(xi) 補貼、稅費抵扣等政策“應享盡享”。

  政策傾(qing) 斜:誰提供崗位支持誰

  記者從(cong) 推進會(hui) 上了解到,為(wei) 擴大就業(ye) 容量,江蘇將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穩就業(ye) 政策措施,對吸納就業(ye) 多的行業(ye) 企業(ye) 加大支持力度,強化“誰提供崗位支持誰”的鮮明導向。

  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wei) 介紹,江蘇將重點對吸納就業(ye) 能力強的行業(ye) 企業(ye) 給予政策支持,遴選一批吸納就業(ye) 多、穩崗效果好且成長空間大的就業(ye) 友好型企業(ye) 並給予激勵,努力保持企業(ye) 用工總量穩中有增。

  為(wei) 加大對企業(ye) 穩崗擴崗支持力度,江蘇去年在國內(nei) 首創普惠性就業(ye) 金融服務產(chan) 品——“蘇崗貸”。據了解,今年江蘇將進一步增加“蘇崗貸”合作金融機構,將投放低息信用貸款政策支持範圍擴大到穩定用工5人以上的民營企業(ye) 和3人以上的個(ge) 體(ti) 工商戶,重點向實體(ti) 經濟和小微企業(ye) 傾(qing) 斜,提高企業(ye) 受益麵和受惠度。

  在職人員工作穩定可以減少就業(ye) 壓力。江蘇將頂格落實國家的社保降費、穩崗返還、一次性吸納就業(ye) 補貼等穩就業(ye) 政策,優(you) 化政策經辦服務,實行援企穩崗政策免申即享、勞動者個(ge) 人補貼政策直補快辦。同時進一步引導企業(ye) 規範用工,同步推進參保擴麵、權益維護等基礎工作,減少人員無序流動。

  放大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倍增效應。江蘇將以成功創辦經濟實體(ti) 特別是企業(ye) 為(wei) 導向,以帶動就業(ye) 人數作為(wei) 創業(ye) 績效評價(jia) 標準之一,強化落實創業(ye) 貸款、創業(ye) 補貼、創業(ye) 孵化、創業(ye) 培訓、稅收減免等創業(ye) 扶持政策,引導青年人才投身科學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創業(ye) ,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ye) 崗位。

  關(guan) 鍵一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今年以來,揚州針對當地企業(ye) 需求梳理出40個(ge) 工種,以“本科+技師”的形式與(yu) 揚州大學、揚州技師學院合作開展培訓,幫助高校畢業(ye) 生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探索建立“四證融合”,即技工院校畢業(ye) 證、成人教育學曆證、工種職業(ye) 資格證、德國IHK職業(ye) 資格證的技能人才培育體(ti) 係,累計培養(yang) 企業(ye) 新型學徒1.4萬(wan) 人。

  蘇州圍繞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發展需求,打通產(chan) 業(ye) 與(yu) 培訓對接機製,通過政府“列清單”、機構“提申請”、聯合“組評審”、市場“做檢驗”方式,培養(yang) 了一大批與(yu) 新經濟、新業(ye) 態、新市場發展相適應的技能型、複合型人才。全市累計發布重點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工種)237個(ge) ,確定承訓機構225家,培訓合格3.54萬(wan) 人。

  職業(ye) 技能培訓是解決(jue) 青年群體(ti) 就業(ye) 困難的關(guan) 鍵一招。省人社廳副廳長顧潮介紹,江蘇已經初步建成職業(ye) 技能培訓評價(jia) 服務雲(yun) 平台,並正在積極打造線上與(yu) 線下、遠程與(yu) 現場、理論與(yu) 實操、培訓評價(jia) 與(yu) 就業(ye) 創業(ye) 緊密結合的江蘇工匠課堂。工匠課堂依托雲(yun) 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設共建共享、開放兼容、安全高效的線上培訓平台,推動職業(ye) 培訓數字化轉型,促進勞動者高質量就業(ye) 和技能成才。

  據介紹,通過啟動職業(ye) 技能培訓賦能專(zhuan) 項行動、製造業(ye) 技能根基工程和青年群體(ti) 專(zhuan) 項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江蘇上半年新建省級高技能人才專(zhuan) 項公共實訓基地10個(ge) 、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個(ge) ,開展各類補貼性培訓46.99萬(wan) 人次;聚焦數字技能、先進製造業(ye) 、531產(chan) 業(ye) 鏈,新增專(zhuan) 業(ye) 132個(ge) 。54.02萬(wan) 人次通過評價(jia) 取得技能等級證書(shu) ,其中數字技能領域取證11.74萬(wan) 人次。

  兜底幫扶:就業(ye) 困難人員就近上崗

  蘇州市姑蘇區金閶街道石路社區的任師傅今年52歲,因文化程度偏低,一直沒有穩定工作。社區人社服務專(zhuan) 員根據任師傅的實際情況,前後篩選了10餘(yu) 個(ge) 招聘信息,最終幫他在離家不遠處找到了一個(ge) 保安崗位。截至6月底,石路社區25名失業(ye) 人員中已有13人實現就業(ye) ,22名就業(ye) 困難人員已全部就業(ye) 。

  張宏偉(wei) 表示,建設300個(ge) 標準化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是省政府今年的一項民生實事工程。這些站點可通過就業(ye) 大數據精準鎖定低收入人口、殘疾人、零就業(ye) 家庭、長期失業(ye) 人員、特困職工等五類困難群體(ti) ,有條件的地區還可與(yu) 當地民政、殘聯、工會(hui) 等部門補充比對數據,確保就業(ye) 幫扶對象無遺漏。就業(ye) 服務專(zhuan) 員上門走訪,為(wei) 有就業(ye) 意願的困難群體(ti) 提供“一對一”就業(ye) 服務,量身定做就業(ye) 崗位信息、就業(ye) 政策信息、就業(ye) 培訓信息三張服務清單,按需分類提供全日製崗位、零工崗位和公益性崗位,竭盡全力爭(zheng) 取在1個(ge) 月內(nei) 幫助他們(men) 就近上崗。

  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離校後,其就業(ye) 信息也將根據畢業(ye) 生意願分類回流至學習(xi) 地、戶籍地或常住地就業(ye) 公共服務機構。據了解,省人社廳正會(hui) 同教育廳和各高校做實做準離校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底數,本月底前將就業(ye) 信息錄入省就業(ye) 運行監測分析係統。在此基礎上,對於(yu) 有就業(ye) 意願的每一名畢業(ye) 生及時提供職業(ye) 指導、崗位推薦和培訓見習(xi) 等跟蹤幫扶。重點關(guan) 注脫貧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業(ye) 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ye) 生,對市場化渠道難以幫助實現就業(ye) 的,通過公益性、政策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黃紅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