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示科學預防重點人群中暑(民生服務港)
目前,全國各地陸續進入高溫季節。專(zhuan) 家提示,公眾(zhong) 應關(guan) 注天氣變化,盡量避開高溫高濕的環境,及時補充水分。關(guan) 注體(ti) 溫變化,關(guan) 注不適症狀。
專(zhuan) 家介紹,中暑由輕到重通常分為(wei) 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度中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提醒,一旦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狀,提示我們(men) 可能要發生中暑。
“要重視中暑早期症狀,在先兆中暑、輕症中暑時期,出現症狀就要及早處理和就醫。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用涼毛巾擦拭四肢皮膚,或者用冰袋冰敷於(yu) 額頭、腋窩等部位,加速降溫。還要通過多飲水來補水,最好是含有鹽分的飲品。”遲騁說。
老年人、兒(er) 童、孕產(chan) 婦等人群,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戶外作業(ye) 人員等人群是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需加強自身防護。專(zhuan) 家指出,這類人群要盡量避開高溫,孕婦和老年人應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nei) ,避免劇烈活動,保證水分充足。可通過餐食和飲品適量補充身體(ti) 流失的電解質,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若正在進行低鹽飲食,應谘詢醫生。
專(zhuan) 家表示,重症中暑按臨(lin) 床表現不同分為(wei) 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以熱射病最為(wei) 凶險。高溫高濕的氣候因素和高強度體(ti) 力活動是熱射病主要的危險因素。
北京老年醫院呼吸內(nei) 科主治醫師李倩倩介紹,戶外高溫作業(ye) 人員要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在中等強度作業(ye) 活動中,要恰當飲水,遵循主動足量補水、少量多次、水鹽同補的原則。合理安排戶外作業(ye) 時間,盡可能將高溫暴露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較涼爽的時間,若出現中暑先兆症狀時,應立即轉移至陰涼處休息。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