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鼓起農民錢袋子 拓寬全域共富路

發布時間:2023-07-10 15:56:00來源: 新華日報

  在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梅林村發布浙江省首個(ge) “村級共同富裕指標體(ti) 係”半年多後,去年3月,宜興(xing) 市高塍村聯合江蘇科技大學蹲點調研團隊公布了我省首個(ge) “村級共同富裕指標體(ti) 係”。

  梅林村是浙江“千萬(wan) 工程”的重要源起地。與(yu) 梅林村一樣,促進共同富裕,高塍村有著良好的基礎——地處江蘇經濟最發達區域,村集體(ti) 經濟、農(nong) 民人均收入等各項發展性指標較為(wei) 協調。有研究人士指出,以高塍村為(wei) 例進行共同富裕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

  6月中旬,高塍村傳(chuan) 來消息:原定的包括家庭可支配收入等30項共同富裕指標完成率已超80%,村民人均收入躍居宜興(xing) 首位。放眼全省,對標“千萬(wan) 工程”,南北大地在強村、富民、共建共享上探尋解鎖更多“共富密碼”。

  凝聚力量,布局強村產(chan) 業(ye)

  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新民村是遠近有名的“草莓村”,村裏1034戶農(nong) 戶中有208戶種植草莓,全村3853人中有超過1200人從(cong) 事草莓種植相關(guan) 工作。在草莓種植產(chan) 業(ye) 帶動下,新民村還發展了草莓深加工和采摘經濟,去年全村草莓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3.2億(yi) 元。“目前我們(men) 的大棚及溫室栽培草莓麵積已經達到1000多畝(mu) ,平均鮮果產(chan) 量為(wei) 每畝(mu) 2000千克。”新民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兆付說,在草莓采摘和銷售旺季,自駕遊、親(qin) 子遊、鄉(xiang) 村觀光組團遊的遊客紛至遝來。

  發展集體(ti) 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在我省,以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的村莊不在少數,如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線上線下推動香包產(chan) 業(ye) “出圈”、句容市丁莊村通過種葡萄種出“甜蜜產(chan) 業(ye) ”、南通市海門區頭橋村培育水果蔬菜水產(chan) 種植養(yang) 殖業(ye) 發力“多業(ye) 興(xing) 村”、寶應縣風車頭村荷藕產(chan) 業(ye) 引來好戲“蓮蓮”……諸如此類的創業(ye) 故事不勝枚舉(ju) 。

  數據顯示,江蘇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目前已超4000億(yi) 元。能否有效盤活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能否持續穩定集體(ti) 經濟發展,直接關(guan) 係到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能否順利實現。“從(cong) 浙江20年來的實踐看,‘千萬(wan) 工程’指引浙江全麵激活創業(ye) 創富的農(nong) 村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重產(chan) 業(ye) 、活力足’的路徑。”省社科院社會(hui) 政策研究所所長、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會(hui) 會(hui) 員張春龍認為(wei) ,我省應借鑒“千萬(wan) 工程”經驗,以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抓手,全麵激活鄉(xiang) 村資源資產(chan) 要素潛力,夯實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拓寬渠道,打開增收思路

  “直播間的好朋友們(men) ,給大家看看下午剛到的新鮮貨……”在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海前村,村民在每天的忙碌備貨之後,又在互聯網上活躍起來。“海鮮電商”,成為(wei) 全村人探索出的一條富民增收路。

  在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裏,“拓展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我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點工作之一。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朱新華介紹,我省去年出台《農(nong) 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明確9個(ge) 方麵28條重點舉(ju) 措,大力推進就業(ye) 富民、創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富民、改革富民,“今年我們(men) 將堅持把增加農(nong) 民收入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深入實施農(nong) 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記者調研發現,既能調動村民參與(yu) 積極性,又能保障收入多樣化和穩定性的“合作社經濟”,已成為(wei) 我省不少農(nong) 村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的自發選擇——以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齊心村為(wei) 例,該村成立的糧食生產(chan) 、勞務、文旅三大合作社,進一步暢通了資源流動、釋放了創業(ye) 活力,已經吸納百位村民入股,成為(wei) 村裏最大的“就業(ye) 市場”。

  我省此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促進農(nong) 民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增長多元路徑基本形成、集體(ti) 經濟組織體(ti) 係建立健全、內(nei) 部治理優(you) 化完善、發展動能持續有力、經營機製規範高效、服務成員和聯農(nong) 帶農(nong) 能力明顯提升。張春龍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實現2025年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預期目標,需循序漸進,增強對集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

  擴展視野,創新共富模式

  “千萬(wan) 工程”創出了一條促進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從(cong) 決(jue) 策、實施到持續深化,整個(ge) 過程始終堅持共建共享的理念方法。

  在儀(yi) 征市新城鎮周營村,千畝(mu) 農(nong) 田與(yu) 遠山近水、聚落村莊組成一道美麗(li) 風景。“都說丘陵地裏難‘生金’,我們(men) 村與(yu) 江蘇金茂化工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村企聯建,聯合成立揚州新茂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規模化種植糧食作物,發展稻米加工業(ye) ,實現新的發展。”周營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建說,在“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下,村子和企業(ye) 找到發展的“契合點”。

  鹽城市亭湖區五星街道五星村共建共享的方法則是“借地生金”。“村裏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經濟蒸蒸日上的同時,可利用土地日益捉襟見肘。”五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孫維亞(ya) 坦言,為(wei) 了讓村民吃上“本村糧”,五星村學習(xi) 借鑒蘇南、上海、浙江等地“飛地經濟”經驗,與(yu) 鹽東(dong) 鎮新建村成功結對,流轉租用土地2000畝(mu) 建設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如今,新建村的集體(ti) 積累由幾萬(wan) 元增加到幾十萬(wan) 元,五星人也吃上了“五星大米”。

  我省各地持續探索共同富裕道路。記者梳理近10年的《江蘇省統計年鑒》發現,2022年全省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完成農(nong) 民收入十年倍增目標值的17.7%,與(yu) 2011年實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劃時相比增加17742元;城鄉(xiang) 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yu) 城鎮居民收入增幅2.1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收入差距縮小至2.11:1,連續13年縮小。

  鄰村抱團、“共富工坊”、城鄉(xiang) “會(hui) 客廳”……進一步擴展視野,實現“全域共富”,更多村莊信心十足、活力十足。張春龍表示,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江蘇是城鄉(xiang) 收入差距較小的省份,但也麵臨(lin) 著不同區域農(nong) 村發展存在梯度差異等現實問題。深化運用“千萬(wan) 工程”揚長補短的理念方法,江蘇應以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城鄉(xiang) 差距、地區差距為(wei) 目標,著力構建農(nong) 民持續增收長效機製,更大力度在共建共享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讓農(nong) 民農(nong) 村享受共同富裕發展成果。(王建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