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玉”見淩家灘 遺址“活”起來
人民網馬鞍山7月10日電(記者周坤)在這裏能看到5000年前先人建設家園的遺址;這裏出土的文物是北京冬奧會(hui) 獎牌設計的原型;這裏是長江中下遊——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麵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這裏就是位於(yu) 安徽省馬鞍山含山縣的淩家灘遺址。
淩家灘遺址總麵積220萬(wan) 平方米,距今5800~5300年,由中心聚落及附近60餘(yu) 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12處相關(guan) 遺址組成。自1985年發現、1987年發掘以來,淩家灘先後開展14次發掘,總發掘麵積7000平方米,發現了較多重要的遺跡。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器1100多件。
數量眾(zhong) 多的精美玉器,展現了淩家灘先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術。淩家灘遺址也因此先後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圍“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錄。
在做好淩家灘遺址保護傳(chuan) 承的同時,含山縣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建設麵積達3.35平方公裏的淩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著力打造遺產(chan) 現場活化研學、博物館研學、農(nong) 耕文化研學、綜合拓展“四位一體(ti) ”研學產(chan) 業(ye) ,“讓文物活起來,把文化傳(chuan) 下去”。目前,已建成遊客中心、研學基地等項目,累計接待遊客60餘(yu) 萬(wan) 人次,帶動旅遊綜合收入約9000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