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錦旗:甘草“生金”產業興

發布時間:2023-07-27 15:27: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夏日裏,走進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堿櫃村的甘草種植基地,一簇簇嫩綠的甘草苗長勢旺盛,放眼望去,猶如綠色地毯鋪滿田間。

  堿櫃村錨定“產(chan) 業(ye) 富村”新目標,帶動村民發展規模化甘草種植。3年來,全村甘草種植麵積達到1.1萬(wan) 畝(mu) ,以甘草種植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的新嚐試,實現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結構向集約化產(chan) 業(ye) 模式的轉變,正成為(wei) 村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動力。

  “土地鹽堿化是沿河地區普遍存在並長期困擾農(nong) 民生產(chan) 的一大難題,我們(men) 村的土地鹽堿化程度尤為(wei) 突出。”堿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呂埃介紹說。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村裏種植葵花的風險增加,村民一年到頭的辛苦付出也換不來豐(feng) 碩的收益,影響了種植積極性,大多數年輕人選擇進城二次創業(ye) 。為(wei) 改變這種狀況,堿櫃村領導班子下定決(jue) 心轉變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在鹽堿地裏“試水”,讓甘草“生金”,造福百姓。

  為(wei) 帶動村民規模化種植甘草,堿櫃村整合農(nong) 戶土地資源,成立甘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鼓勵外出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該村以合作社經營為(wei) 主體(ti) ,投資238萬(wan) 元建設甘草加工廠,投資125萬(wan) 元建設甘草種植培育基地,每年免費為(wei) 15戶困難戶提供甘草種苗,並與(yu) 85戶農(nong) 戶建立長期供銷合作關(guan) 係,帶動當地農(nong) 戶就近就業(ye) 、增加收入的同時,為(wei) 村集體(ti) 年創收10萬(wan) 餘(yu) 元。

  甘草在當地俗稱“甜根根”,多生長在幹旱、半幹旱的沙土、沙漠邊緣地帶,在黃河灌區和河灘地裏也容易生長,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堿和耐寒的特性。“我們(men) 根據村民承包地的特性,結合氣候條件,引導村民規模化種植甘草,今年我們(men) 村采挖甘草3000餘(yu) 畝(mu) ,銷售額達到2400萬(wan) 元,效益非常可觀。”堿櫃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昕儒感言道。

  自從(cong) 堿櫃村實施甘草種植項目以來,農(nong) 戶的思想得到根本性轉變,村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今年,在村黨(dang) 支部引領下,該村新增甘草種植3500畝(mu) ,集中連片的甘草田裏,“撒滿”村民敢闖敢幹的致富希望。

  近年來,吉日嘎朗圖鎮深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驗田”,持續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ye) ”新業(ye) 態,積極發展甘草種植、肉牛養(yang) 殖、肉羊繁育、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設施農(nong) 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讓農(nong) 牧民搭上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順風車”,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記者 郝雪蓮 實習(xi) 生 杜澤)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