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

發布時間:2023-08-01 14: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hui) 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hui) 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hui) 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如何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誌。

  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

  問: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走勢?

  答:今年以來,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持續恢複、總體(ti) 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社會(hui) 大局保持穩定。

  可以從(cong) 三個(ge) 關(guan) 鍵詞來認識和把握當前經濟形勢。一是“恢複”,即經濟運行總體(ti) 回升、供需兩(liang) 端持續恢複。二是“向好”,即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三是“穩定”,即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上半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的良好成績,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國際環境變化對我不利影響加大,國內(nei) 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一些領域風險隱患逐步顯現的情況下實現的,符合預期,實屬來之不易。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複將是一個(ge) 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會(hui) 出現一些經濟指標數據的波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麵臨(lin) 來自國際國內(nei) 新的困難挑戰,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需求不足,一些企業(ye) 經營困難,部分領域存在風險隱患。

  同時更要看到,我們(men) 有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正在全麵推進,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

  一是發展基礎更為(wei) 堅實。我國經濟規模已超過120萬(wan) 億(yi) 元,擁有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豐(feng) 富的較高素質人力資源、便利的軟硬件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二是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我國是全球潛力最大的消費市場,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需求旺盛,經濟結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化率提高等蘊含巨大市場空間。堅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將進一步顯現。

  三是新舊動能加快轉化。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穩步推進,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融合發展進程加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正在加快發展壯大。

  四是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全麵深化,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國內(nei) 市場空間拓展、潛力釋放,都將不斷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動力和創造力。

  五是政策效應繼續顯現。黨(dang) 中央、國務院係列決(jue) 策部署加快落地見效,存量措施與(yu) 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下半年我國經濟將在上半年持續恢複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我們(men) 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向優(you) 、增長動能持續增強、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

  全力抓好落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問:下一階段宏觀調控政策將在哪些方麵重點發力?

  答: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了係統部署,我們(men) 將全力抓好落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政策協調協同,落實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加強逆周期調節,做好政策儲(chu) 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分批出台針對性更強和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為(wei) 企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wei) 經濟持續向好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堅持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鍛長板、補短板,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更多支柱產(chan) 業(ye) ,推動先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堅持改革開放,有效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和內(nei) 生動力。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四是堅持底線思維,切實防範化解內(nei) 外部風險挑戰。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chan) 、地方債(zhai) 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

  五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紮實做好民生改善各項工作。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就業(ye) 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加快補齊養(yang) 老、托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供給短板,強化安全生產(chan) 監管和防災減災救災,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問:下半年在擴大內(nei) 需方麵還有哪些考慮?

  答:今年以來,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ju) 措,目前這些措施正在落地見效。

  下半年,在擴大內(nei) 需方麵,一是更好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出台實施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通過大力推動就業(ye) 等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大宗消費,加快推進充電和停車設施建設,鼓勵汽車限購地區優(you) 化限購管理政策。繼續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服務消費“好上加好”,發展文化、體(ti) 育消費。

  二是積極發揮投資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的關(guan) 鍵作用。明確一批鼓勵民間資本參與(yu) 的重點細分領域,加強民間投資融資、用地等要素保障,支持民間資本參與(yu) 盤活國有存量資產(chan) ,促進民間投資逐步恢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紮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項目,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和使用。

  問:如何緩解實體(ti) 經濟困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答:實體(ti) 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下半年要加快助企紓困政策落實落地,推動實體(ti) 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一是加大拖欠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賬款清理力度。加快解決(jue) 政府拖欠企業(ye) 賬款問題,推動解決(jue) 企業(ye) 之間的相互拖欠問題。

  二是綜合施策幫助企業(ye) 減負增效。延續優(you) 化完善並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嚴(yan) 禁收過頭稅費和亂(luan) 收費亂(luan) 罰款亂(luan) 攤派等行為(wei) ,推動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三是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的良好生態,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四是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全麵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係統升級,有序實施工業(ye) 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ye) ,構建優(you) 質高效的服務業(ye) 新體(ti) 係。

  五是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工程,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

  與(yu) 此同時,進一步健全政府部門與(yu) 民營企業(ye) 、國有企業(ye) 、外資企業(ye) 、製造業(ye) 企業(ye) 等各類企業(ye) 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聽取企業(ye) 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ju) 措,盡力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實際困難,政企同心、共同發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1日 0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