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華股份助力浙江建設幸福河湖

發布時間:2023-08-01 16:13:00來源: 人民網-浙江頻道

  2023年初,水利部印發了《2023年河湖管理工作要點》,其中指出,要深化智慧河湖建設、推進河湖本底數據信息化、加強遙感等技術成果應用、優(you) 化全國河湖長製管理信息係統。

  民生為(wei) 上、治水為(wei) 要。近年來,河湖管養(yang) 壓力和挑戰並存,為(wei) 有效做到科學、精準、高效管護,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華股份”)不斷探索“數智護水”新路徑,以科技創新助力山青水綠、河清湖晏,構築人水和諧的美麗(li) 浙江、美麗(li) 中國。

  智慧河湖

  全麵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

  水環境監測是水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也是水汙染治理和水質精細化管理的基礎。

  傳(chuan) 統的水環境監測方式主要依賴於(yu) 化學檢測法,需要在固定或浮動的水質監測站進行實地采樣檢測。這種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監測效率低、建設和運維成本高、點位少盲區大、時空代表性不足等,難以實時、全麵、準確地反映水質狀況和變化趨勢。

  為(wei) 突破這些局限,一些新興(xing) 的“黑科技”正在水環境監測領域嶄露頭角,為(wei) 水環境保護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手段。

  浙江省建德市境內(nei) 水係發達、河網密布,水力資源較豐(feng) 富,水資源總量達18.58億(yi) 立方米。建德將軍(jun) 岩作為(wei) 新安江和蘭(lan) 江交界斷麵的重要水源地,水質監測更是重中之重。

  為(wei) 了保障水源地水質,水質監測工作者們(men) 往往需要在水邊建一個(ge) 水質檢測箱,用取水器伸入水中取樣,有時還需加入化學試劑。盡管如此,傳(chuan) 統水質檢測依舊存在難題。

  “首先是檢測局限大。”大華股份水利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專(zhuan) 家李鑫介紹,建德水庫采用傳(chuan) 統接觸式水質監測站,檢測指標有限且時效性低,無法做到實時連續監測。“其次是數據融合難。”李鑫表示,傳(chuan) 統水質檢測設備,隻有對應水質檢測數據,無水位、水質、視頻融合數據等,並且傳(chuan) 統水質檢測設備易被人為(wei) 破壞,受天氣、環境影響較大,難以實時監測。

  此外,采用接觸式水質檢測,需采取多台分析儀(yi) 設備結合使用,成本較高,且施工安裝耗費人力較多。“考慮到建設及維護成本、監管效率,我們(men) 在建德試用大華的高光譜水質分析儀(yi) ,協力保護水資源。”李鑫說。

  在自然生態領域,大華股份將高光譜水質檢測、毫米波雷達測距和視頻智能識別技術相融合,打造出了這款高光譜水質分析儀(yi) ,主要應用於(yu) 水源地保護區、河道湖泊、大中型水庫等水環境保護區域。而高光譜係統測量並分析水體(ti) 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而形成的光譜特征,正是水質定量監測的基礎。

  據了解,高光譜水質分析可對16種水質參數進行監測分析,視頻全景與(yu) 細節雙通道畫麵輸出,實現一機多用。該設備通過毫米波雷達監測水位,可不受風雨、霧等環境影響,同時,設備內(nei) 置4G、GPS/北鬥模塊,在無網場景下,可實現便捷部署。

  “高光譜水質分析設備還有無人機掛載的產(chan) 品形態。比如幾十公裏的河道,通過無人機掛載高光譜分析設備進行巡航飛行,實時反饋經緯度數據及水質參數,平台可實時在地圖上標出可疑區域位置及超標水質參數。對於(yu) 可疑區域,再用無人船采樣分析設備或者手持高光譜分析設備,進一步尋找鎖定排汙口,省時省力,大大縮短了執法取證時間。”李鑫說,“這種解決(jue) 方案非常適用於(yu) 開闊的水源地、漫長的河道等場景的水汙染溯源,充分發揮了大華在高光譜分析領域的優(you) 勢能力。”

  智慧水利

  構建智能可視管理新模態

  水庫,不僅(jin) 是防洪蓄水的“鎮水重器”,也是百姓和莊稼的“大水缸”,關(guan) 係到民生幸福。在浙江省溫州市就有這麽(me) 一口“大水缸”——珊溪水庫。

  碧波浩渺,環抱群山。溫州市珊溪水利樞紐工程,位於(yu) 浙江省八大水係之一的飛雲(yun) 江流域中上遊,串聯起全市水資源,解決(jue) 了近600萬(wan) 人口的用水。20多年來,這座惠民利民工程持續帶來社會(hui) 效益,除供水、發電、防洪、灌溉等功能外,其資源優(you) 勢、經濟效益也進一步凸顯。確保珊溪水庫的水質穩定向好,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

  近年來,珊溪水利樞紐管理中心以“數字珊溪·智慧監管”平台建設為(wei) 依托,在全國大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與(yu) 數字化轉型方麵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極大提升珊溪水源保護管理效能。

  為(wei) 進一步保障珊溪水庫水質穩定達標並持續向好,2021年,珊溪水利樞紐管理中心與(yu) 大華股份簽約,合作建設“智慧水利聯合研發基地”,以場景化應用為(wei) 目標,推動數字化改革向著智慧化、實用化、可推廣的方向發展,共同打造全省水利智慧化應用研發及推廣中心。

  “珊溪水庫總庫容18.24億(yi) 立方米,接近130個(ge) 西湖的大小,因此,水庫涉及的監管場景比較雜,其中難度較大的監管類型包括非法垂釣、沿岸村落汙水排放、非法盜采河砂等,極易對水源造成破壞。”李鑫說。

  為(wei) 推進水庫信息化建設,助力水庫監管智慧化發展,大華股份智慧水庫監管解決(jue) 方案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以多維立體(ti) 感知、水文水質測報、智能預警研判、人工&視頻&無人機巡查以及APP應用為(wei) 核心,建設全麵智能監測感知管理係統,推進水庫信息化建設,提高水利部門的管理效率和社會(hui) 服務水平,助力水庫監管信息化的發展。

  “視頻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工的巡查和調查取證,解決(jue) 方案中很多邏輯都是基於(yu) 這個(ge) 點出發的,其核心是在重點部位做好感知覆蓋。”李鑫說,“比如在一些場景中,我們(men) 會(hui) 使用聲光警戒攝像頭,聯動語音報警與(yu) 白光閃爍實現有效的實時警戒與(yu) 震懾,實現自動化的提醒與(yu) 勸導。同時,對於(yu) 釣魚高發區域,通過規劃部署的前端點位加載後端智能算法,自動識別釣魚行為(wei) 並上報到平台,提醒人工處置,極大提高預警處置效率。”

  針對夜間監管難點,李鑫表示,當有船隻在夜間進行非法盜采河砂時,一般會(hui) 部署熱成像設備對重點區域進行覆蓋。熱成像設備的監測與(yu) 識別不受夜間光線不足的影響。基於(yu) 熱成像畫麵,也可以識別發現夜間出現的船隻和工程車等,當發現它們(men) 出現異常或停留時,可以第一時間預警上報。

  一水係民生。近年來,大華股份積極奔走在大江大河沿線,以視頻物聯、AI、數據融合等技術優(you) 勢,持續提升科技賦能水域治理能力,助力精細化、智慧化河湖管理,助力水利工程信息化發展,提高灌區運行效率、提升禁漁禁捕管理效率,不斷助推流域內(nei) 水生態環境保護。

  據了解,未來,大華股份將持續創新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不斷滲透到水利場景領域,全力做好科技服務支撐,助力大江大河永保安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