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千名大學生平穀鄉村“找苦吃”

發布時間:2023-08-02 09:24: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千名大學生平穀鄉(xiang) 村“找苦吃”

  本報記者 朱鬆梅

  最近,京郊平穀迎來了千名大學生。他們(men) 走進274個(ge) 村,開展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調研實踐。

  “農(nong) 村天地廣闊,希望他們(men) 能經風雨、見世麵,既看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成果,同時也認識到基層工作的艱苦瑣碎。”平穀區相關(guan) 負責人說。學生們(men) 來自京內(nei) 外的67所高校,專(zhuan) 業(ye) 五花八門。各鄉(xiang) 鎮打磨特色方案,精準定村定人,並製定考核機製,“確保不走過場,有所收獲。”

  一個(ge) 月的實踐即將收尾,大學生們(men) 在平穀上演了怎樣的故事?

  年輕人去“自找苦吃”

  東(dong) 寺渠市場是平穀全區最大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交易中心,儼(yan) 然一個(ge) 縮小版的“新發地”。一見麵,市場負責人鄭有龍就直誇駐場的大學生:“這幾個(ge) 孩子真不錯,這麽(me) 多天了,從(cong) 沒喊苦叫累。”

  穿過菜果糧油等幾個(ge) 批發區,記者找到幾名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他們(men) 正在做冷庫情況摸底。“我們(men) 學的是物流工程,來批發市場正好對口。”即將升入大三的郭嘉琪說。天氣暑熱,她把頭發紮成馬尾,額前碎發被汗水浸濕了。

  “00後”不但沒喊苦,很多時候還“自找苦吃”。

  7月11日,村幹部頭一次帶他們(men) 來市場是早上9點多,整個(ge) 市場相當清淨——批發生意往往集中在清晨,此刻已人去場空,很多商戶都去休息了。“這樣不行,得在最忙碌的時候來!”幾個(ge) 大學生不甘心,接下來幾天,天還沒亮透,他們(men) 就抵達東(dong) 寺渠市場調研。

  辛苦如此,收獲水到渠成。

  這回,他們(men) 看到了真實的批發市場。“來拉貨的車很多,哪怕有人指揮著,掉頭拐彎也還是費勁。”郭嘉琪和同學們(men) 在市場裏蹲守觀察,一一拜訪商戶。原因漸漸清晰:“各類銷售區都混在一起,肯定亂(luan) 啊。應該按糧油菜肉等不同品類‘劃行歸市’。”

  大學生的辛苦和收獲,鄭有龍都看在眼裏。他親(qin) 自烤羊肉串犒勞他們(men) ,慶賀他們(men) 有了成果,同時也不客氣地點出學生們(men) 的方案很難落地:市場建成20年了,部分商戶自建了冷庫,有產(chan) 權,很難移動,調整分區恐怕不容易。

  困難重重,學生們(men) 卻沒放棄。他們(men) 又對冷庫的數量、位置、麵積做了摸底,希望能擬一個(ge) 方案,在冷庫不動的情況下,調整部分攤位設置,改善市場布局。

  看到真正的鄉(xiang) 土中國

  張愷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學生,未來大概率會(hui) 進入基層派出所工作。她的調研目的非常明確:了解和學習(xi) 基層社會(hui) 矛盾的解決(jue) 方式。因此,東(dong) 高村鎮將她分到了曹家莊。這是一個(ge) 靜美和諧的村子,6月,12345投訴件數量為(wei) 零。

  勺子總會(hui) 碰鍋沿兒(er) ,村裏哪能沒矛盾?一天,網格員拉上張愷晨著急忙慌往村民家跑:原來有兩(liang) 家村民是鄰居,一家發現對方在修新門,正衝(chong) 著自家的窗,一下子急了。因為(wei) “門對窗,人遭殃”,民間認為(wei) 這樣犯了風水。

  雙方爭(zheng) 執不下,眼看衝(chong) 突就要升級。張愷晨本能地希望引導他們(men) 訴諸法律,但網格員擺擺手,一個(ge) 電話請來了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

  老人家了解原委後,先把修門的說了一通,批評他自作主張不跟鄰居商量;然後再勸反對開門的,時代變了,不需過分講究風水。最終,雙方各讓一步,門的位置稍微挪了挪,劍拔弩張的兩(liang) 家人又能和和氣氣做鄰居了。

  張愷晨站在一旁圍觀,心裏深受震撼。“我之前看過費孝通先生的《鄉(xiang) 土中國》,可直到這次才真正走進了鄉(xiang) 土社會(hui) ,看到了鄉(xiang) 土中國。”她說,基層矛盾無窮盡,全部“上交”是不可能的,“發揮鄉(xiang) 賢的作用,這太管用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京北深山的鎮羅營,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的4名學生也親(qin) 身參與(yu) 到鄉(xiang) 村的運行中。

  鎮羅營每周要舉(ju) 辦一場“村晚”,村民自編自演,熱熱鬧鬧。上周五,“村晚”在向日葵花海間舉(ju) 辦,學生們(men) 也參與(yu) 了。“我們(men) 一開始還以為(wei) 隻是娛樂(le) 。”大學生焦澤崗說,參與(yu) 之後明白了其中緣由:山裏村民住得散,借“村晚”見見麵、聚一聚,關(guan) 係更熟絡,村子才有凝聚力。

  未來多了一種選擇

  一個(ge) 月裏,大學生們(men) 了解著鄉(xiang) 村,也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近年來,平穀錨定了‘農(nong) 業(ye) 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的發展方向,鄉(xiang) 村變得很酷、很有活力。”平穀區相關(guan) 負責人說。以東(dong) 高村鎮為(wei) 例,大學生們(men) 不僅(jin) 去了設施大棚、博士農(nong) 場,還參觀了高端民宿、滑雪場和小提琴製造企業(ye) ,“希望學生們(men) 看到鄉(xiang) 村的變化,並且講給家人和朋友聽。如果擇業(ye) 時能考慮平穀,就更好了。”

  “這跟我印象中的農(nong) 村太不一樣了。”北京服裝學院雕塑係的郝誌穎拿出手機,展示南宅村的航拍圖。一望無際的蔥鬱森林環繞宅基地,一幢幢灰色民居排列舒朗,“你看,村子多美!”

  農(nong) 業(ye) 也告別了“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在北台頭村的鮮食玉米“博士農(nong) 場”,同學們(men) 見識了新農(nong) 人的遠見,還向他們(men) 拜師取經。

  “鮮食玉米最好現摘現吃。第一天嫩、第二天甜、第三天糯,往後口感就不能保證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豔金跟大家說,合作社主打小而精,農(nong) 戶們(men) 也很有定力,不盲目擴大銷售範圍,專(zhuan) 注於(yu) 保證快遞當日送達,讓消費者享受最好的味道。新農(nong) 人直播帶貨玩得溜,“精準粉”“垂直場景”等新詞信口拈來,這一切,都讓大學生們(men) 感受到“鄉(xiang) 村很酷”。

  鄉(xiang) 間泡上一個(ge) 月,很多人對平穀有了感情。眼下,郝誌穎和同學正籌劃為(wei) 南宅村畫一麵50米長的文化牆,設計稿已經出爐:桃枝茂盛,果實豐(feng) 碩,一派和美景象。大家商量著,這次如果畫不完,開學之後也要用課餘(yu) 時間繼續畫。

  當記者問她是否會(hui) 將農(nong) 村作為(wei) 擇業(ye) 地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農(nong) 村的天地這麽(me) 廣闊,為(wei) 什麽(me) 不呢?”

  記者手記

  為(wei) 了解鄉(xiang) 村

  打開一扇窗

  一個(ge) 月的時間不算長,卻是一扇寶貴的窗,讓象牙塔中的學生們(men) 能夠腳踏實地,認識新農(nong) 村。

  很多人見到了鄉(xiang) 村的美好。靜美的山水、蓬勃的產(chan) 業(ye) 、勤勞的農(nong) 人,都會(hui) 成為(wei) 他們(men) 今後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的動力。當然,也有人感受到了基層的瑣碎和不易。不論將來從(cong) 事什麽(me) 工作,這種感受和經曆都彌足珍貴,知重負重,方能淬火成鋼。

  組織這樣的實踐不但為(wei) 大學生們(men) 提供了開闊眼界、增長本領的生動課堂,更把一顆顆“種子”種在了他們(men) 心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造更多可能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