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 專家建議適時啟動“南向互換通”

發布時間:2023-08-04 16:15:00來源: 證券日報

  原標題: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 專(zhuan) 家建議適時啟動“南向互換通”

  本報記者 韓 昱 見習(xi) 記者 楊笑寒

  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hui) 議。在“深化金融國際合作和金融業(ye) 高水平開放”方麵,會(hui) 議提出,“簡化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程序,豐(feng) 富可投資資產(chan) 種類。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資產(chan)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一係列針對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資產(chan) 的便利化舉(ju) 措出台落地:5月15日,“北向互換通”下的交易正式啟動,業(ye) 界認為(wei) ,“北向互換通”的推出豐(feng) 富了境外投資者的風險對衝(chong) 工具,將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流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6月30日,債(zhai) 券通“北向通”交易結算失敗一站式線上報備服務正式上線,大幅提升了結算失敗報備的效率和便利度。

  從(cong) 可投資資產(chan) 種類和投資渠道來看,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包括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滬深港通、滬倫(lun) 通、中港基金互認、債(zhai) 券通、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在內(nei) 的諸多互聯互通機製陸續推出,境內(nei) 外市場在人民幣業(ye) 務方麵逐漸向全領域開放演變,互聯互通機製涵蓋股票、債(zhai) 券、基金、理財、利率衍生品等領域,聯通程度不斷提高。

  “展望未來,境外投資者還會(hui) 繼續增持、穩步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此前在國新辦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介紹,中國債(zhai) 券市場已成為(wei) 境外投資者全球投資布局的重要選擇。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經有60多個(ge) 國家的1100多個(ge) 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境外機構的交易活躍度也在不斷上升,去年外資機構的總交易量已經超過了兩(liang) 萬(wan) 億(yi) 美元,比大幅開放之前的2016年增長了8倍多。另一方麵,外資機構投資標的也有所擴大,除了國債(zhai) 、政策性金融債(zhai) ,還有同業(ye) 存單,現在境外機構也逐漸投資於(yu) 中國的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信用債(zhai) ,以及資產(chan) 支持證券等標的。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整體(ti) 看,近年來一係列舉(ju) 措,一方麵拓寬了境內(nei) 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增加了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另一方麵也提高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擴大了市場規模。

  在便利境內(nei) 外投資者投資方麵,王有鑫建議,在時機成熟時,可考慮推出更多的互聯互通機製,適時啟動“南向互換通”(即境內(nei) 投資者經由內(nei) 地和香港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製安排,參與(yu)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擴大聯通範圍和市場覆蓋麵。繼續加快金融市場體(ti) 係建設,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積極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國內(nei) 外不同類型市場主體(ti) 的投融資需求。通過將CIPS係統(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推廣至更多國家、接入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提升人民幣結算和清算的便利性,推動人民幣由雙邊使用向多邊使用擴展。

  談及未來可進一步豐(feng) 富的可投資資產(chan) 種類,陳靂表示,有金融衍生品、權益投資工具、複合型產(chan) 品等,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與(yu) 此同時,可以提供更多類型的債(zhai) 券產(chan) 品,包括政府債(zhai) 、企業(ye) 債(zhai) 、可轉債(zhai) 、綠色債(zhai) 券等。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建議,要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動更高水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完善外匯、稅收、信用評級等方麵的政策支持、製度配套和規則細化。此外,還要積極防範化解和有效處置有可能出現的套利行為(wei) 、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和離岸市場風險對在岸市場的傳(chuan) 導與(yu) 衝(chong) 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