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近年來,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色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在許多從(cong) 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外國人士眼中,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擴大綠色版圖,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國際水資源協會(hui) 和世界水理事會(hui) 聯合創始人比斯瓦斯——
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行之有效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是國際水資源協會(hui) 和世界水理事會(hui) 聯合創始人之一,自1980年首次受邀訪問中國為(wei)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提供谘詢意見以來,他幾乎每年都會(hui) 來華參加與(yu) 環境治理有關(guan) 的考察和交流。
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下大力氣治理環境的決(jue) 心令比斯瓦斯印象深刻。2013年,中國出台《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大氣汙染防治10條35項具體(ti) 措施。“這是一個(ge) 非常艱巨的任務,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在短時間內(nei) 實現這一目標。”比斯瓦斯說,10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成效卓著,藍天越來越多,汙染越來越少。“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內(nei) 的國際組織多次在相關(guan) 報告中提到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成功案例,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麵取得的成績得到世界公認。”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實現綠色發展。“中國強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奮。”在比斯瓦斯看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行之有效,既得益於(yu) 論證和實施過程科學嚴(yan) 謹,比如先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之後再全麵推廣,也充分彰顯中國的製度優(you) 勢。中國製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而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正是需要長期努力,“政策的延續性,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重要保證”。
比斯瓦斯對中國推行的河湖長製很感興(xing) 趣,“這一措施在其他國家前所未有”。在黃河、長江和海河流域考察時,比斯瓦斯注意到河流岸邊立有許多河長信息公示牌。“任何人發現汙染跡象,都可以給河長打電話。這種創新性的監督機製,對水體(ti) 水質的持續穩定改善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比斯瓦斯讚賞道。
比斯瓦斯表示,高鐵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等快速發展,中國在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等方麵正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突破了很多不可能,取得了許多國家從(cong) 未實現的成就。”比斯瓦斯說,中國在生態環境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在於(yu) 製定和實施了一係列適合本國國情的製度和舉(ju) 措。“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經濟特點等,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綠色發展經驗給我們(men) 的最大啟示。”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外籍研究員康牧颯——
為(wei) 亞(ya) 洲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2021年,一群來自雲(yun) 南西雙版納的野生亞(ya) 洲象北上南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密切關(guan) 注這群大象的人當中,有來自西班牙的熱帶生態學家阿希姆薩·坎波斯—阿爾塞茲(zi) (中文名“康牧颯”)。他長期專(zhuan) 注研究大型獸(shou) 類尤其是大象。康牧颯表示,中國為(wei) 保護包括野生亞(ya) 洲象在內(nei) 的珍稀瀕危物種,付出大量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康牧颯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大型獸(shou) 類多樣性與(yu) 保護研究組組長。17年前,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他第一次訪問版納植物園。“2020年,我正式加入版納植物園團隊時,發現這裏的研究質量和成果都取得了飛躍式發展。一些中國同事都是學科帶頭人,在世界頂尖的學術期刊發表了重要研究成果。”
從(cong) 康牧颯的辦公室向外望去,一片鬱鬱蔥蔥。“我們(men) 還重點研究東(dong) 南亞(ya) 熱帶森林,以保護大型獸(shou) 類生存環境。”康牧颯同時擔任版納植物園主辦的學術期刊《綜合保護》的共同主編,該期刊是中國國內(nei) 第一本專(zhuan) 注於(yu) 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英文期刊。“中國重視科學領域的全麵發展,在生態保護方麵的實力日益雄厚。”康牧颯說。
康牧颯表示,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大國,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有助於(yu) 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台,中國在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5年,中國科學院依托版納植物園成立東(dong) 南亞(ya)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此後,該中心聯合緬甸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老撾科技部,實施了9次中緬野外生物多樣性聯合科考和4次中老跨邊界地區生物多樣性野外科考,共發現生物新類群880多個(ge) ,極大豐(feng) 富了東(dong) 南亞(ya) 生物多樣性成果,為(wei)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guan) 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影像與(yu) 文字材料。
“版納植物園雖地處偏遠,但它雲(yun) 集了來自世界多國的專(zhuan) 家學者,在亞(ya) 洲熱帶地區保護研究領域獨具吸引力。”康牧颯的研究組正計劃啟動在東(dong) 南亞(ya) 不同國家的野外研究項目,“這些項目將在未來3至5年收獲重要成果,希望為(wei) 亞(ya) 洲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在石家莊創業(ye) 的環保企業(ye) 家泰拉——
中國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巨大
清晨,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的一個(ge) 小區裏,泰拉利落地下樓、開鎖,跨上自行車,一溜煙兒(er) 騎向公司。“從(cong) 家到公司的路上途經多個(ge) 公園,風景特別好。騎行在綠樹成蔭的馬路上是一種享受。”作為(wei) 一名環保人士,泰拉每天騎車上班。
1989年出生的泰拉是芬蘭(lan) 人。讀研期間,她曾作為(wei) 交換生在北京大學學習(xi) 了半年。2016年碩士畢業(ye) 後,泰拉選擇到石家莊定居。5年後,她在石家莊創立了一家環保企業(ye) ,為(wei) 發電廠、鋼鐵企業(ye) 的鍋爐和冷卻塔等提供節能減排優(you) 化方案。
“如今,中國城市的環境越來越好了。”騎行路上,泰拉向記者分享了她觀察到的沿途變化。“尤其是最近幾年,家門口附近增加了好幾處口袋公園,綠地多了,藍天白雲(yun) 的天數也持續增加。下班後,我經常帶孩子們(men) 到公園裏踢球。”近到家門口的公園,遠到太行山深處,都是泰拉和孩子們(men) 親(qin) 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泰拉之前的辦公地點在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附近,“眼見著醫院樓頂的太陽能電池板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多。”她發現,石家莊的不少路燈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還有,張家口的風機旋轉,可以為(wei) 京津冀地區輸送大量清潔能源。“中國的能源結構加速綠色化轉型,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目睹中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持久努力,泰拉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她的公司代理了8項歐洲節能減排技術,正在積極開拓中國市場。
泰拉說:“下一步,我計劃邀請更多歐洲專(zhuan) 家團隊和科技企業(ye) 訪問中國,通過進一步加強歐中環保技術交流合作,讓更多先進的環保技術落地生根、助力綠色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6日 0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